スキップしてメイン コンテンツに移動

投稿

10月, 2011の投稿を表示しています

O.S.T『我可能不會愛你』

(2011.10.18発売) 「原聲帶」的編制與專輯的不同在於,原聲帶參與的演唱者與作曲者往往比專輯來得豐富,加上已經有故事背景的襯樂曲目,讓原聲帶作品通常已經有了預設的情節來回應聽者聆聽時候的想像。2011年由福茂唱片出版的《我可能不會愛你》原聲帶跟一般商業唱片公司出版的原聲帶相較之下沒有太大的出入,只是福茂旗下新人─韋禮安交出了〈還是會〉作為片頭曲,女主角林依晨繼《愛情合約》、《惡作劇之吻》、以及個人專輯《幸福遇見》、《美好的旅行》之後,風格依舊的〈翅膀〉帶點甜美小清新,陳柏霖也參與演唱了心碎插曲《我不會喜歡你》,加上王宏恩亮眼的輕搖滾《現在開始》、福茂旗下隱藏版新人洪珮瑜、Aggie(謝沛恩)都各自有著「戲份」相當重的抒情插曲。捨棄以往原聲帶動不動十幾二十首的樂曲內容,這張原聲帶只有七首演唱版跟三首襯樂,讓戲迷、樂迷很容易就能夠從樂曲中找回對於這部戲劇的感動。 很難得的是《我可能不會愛你》這部戲談論的愛情觀,從學生時代一直到社會職場,程又青這位輕熟女對自己、對外在的眼光轉變,還有李大仁對程又青深藏已久的一種情愫卻只能細水長流般的友情,在幾次衝突與認識之後,才清楚掌握了彼此的心意,或許現代愛情是複雜而且難以解釋的,但換個角度想或許會容易些。正如韋禮安在〈還是會〉中唱到:「還是會/害怕/醒來不再你身邊的時候/害怕/從此不再你左右」那種面對愛情時的不知所措跟窮言拙詞,可能與不可能的一體兩面命題。不論是這部戲劇還是原聲帶作品,都足以用理性呈現台灣城市愛情既幽默又浪漫的一頁。

Mary See the Future『Yes,I AM』

JUSTDA ★★★☆ (2011.10.05発売) 2007年由主唱兼吉他手的Josh、Bass手Fish跟鼓手Eric組成的台北地下樂團「Mary See the Future」先知瑪莉,2010年入選THE NEXT BIG THING見證大團年度十大樂團,甚至做了Placebo台北演唱會的開場,上了BBC,但這些都仍不足以說明台灣搖滾正醞釀著一種令人亢奮的搖滾風格─「躁鬱搖滾」。《YES, I AM》有著吉他搖滾作品那種簡單、順暢的表演方式,即便那樣的曲風通常不會有什麼辨識度,但三人編制的Mary See the Future用激進極端的暴躁與柔情,沉穩地將英式搖滾放進樂團風格中,這麼一來便十分容易入耳,聽眾接受度也就越來越高。 在淺嘗《CHEER》這張單曲之後,Mary See the Future開始為《YES, I AM》進行全台Unplugged的巡迴演出。恰好我就在其中一場見證了他們不插電的實力,優雅又帶種的搖滾性格,讓《YES, I AM》順理成章出現在聆聽清單中。當暴烈的英式搖滾僅剩Radiohead堅守崗位,Mary See the Future貌似繼承逐漸淡出我聆聽範圍的L’Arc-en-ciel(彩虹樂團),加上主唱Josh又神似單飛初期的Hyde,演唱上也有類似的特質,陰柔剛烈又意外略帶優雅聲限,讓人懷念。《YES, I AM》從自信出發的11種果敢精神,以磅礡式的浪漫開場的〈Yes, I Do〉;憤怒不安分的〈Crappy〉;放肆不屑的〈You Suck〉;略帶神經質的〈Song 4〉;高築音牆的High歌〈音樂祭〉;瀰漫詩意和迷惘的〈多雨的城市〉;柔和而狂烈的〈Lucid Dream〉;假音絢麗流暢的〈The Same, The Shame〉;奇異沉重的〈Come Again〉;輕鬆自在的〈By Your Side〉;最後〈Yes, You Are〉帶著自信風采落幕。 在情人生日那天當個小小Groupies站在舞台前面,實在很難想像搖滾氛圍填滿空氣中的每一個顆粒的感覺,顆顆結實又飽滿的搖滾稻穗,一定會讓人想找回早期聽五月天、蘇打綠現場的純粹,粗糙的、暴烈的、憤怒的、浪漫的、自信的調和著的瞬間,打開窗戶呼吸,在準備流浪的旅行途中,Mary See the Future預知著現世的無奈,正敞開著一條知性的搖滾大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