スキップしてメイン コンテンツに移動

投稿

4月, 2009の投稿を表示しています

梁靜茹『靜茹&情歌_別再為他流淚』

(2009.01.16発売) 聽梁靜茹剛出道的內斂情歌,再聽到交出了《燕尾蝶》或是《崇拜》這兩張風格最為強烈的作品,華語歌壇截至目前為止有無數經典的抒情作品,出道將屆滿二十年的梁靜茹唱過的情歌,又怎能不代表2000年後一群你我的共同青春?幸好,我們還有梁靜茹跟情歌。《靜茹&情歌 別再為他流淚》這張作品發行至今將逾十年,由於專輯裡的作品超過一半以上為當時人氣華劇《敗犬女王》包辦了片頭片尾與插曲,也因此提到這張專輯幾乎是與「敗犬女王」四個字脫不了關係。這張專輯的製作仍就邀來老搭擋合作,包括易桀齊、伍冠諺、小寒、林夕、黃婷等。取樣自青山黛瑪〈そばにいるね〉的主打歌〈沒有如果〉以搖滾味為基調將原曲另外延伸出不一樣的感受;第三首〈用力抱著〉則回歸最熟悉的抒情:「思念還有歌/唱著我無法對你割捨/相信我們傷的心會癒合」;林夕筆下的「天燈」保留了歌者的祝福;譽為〈燕尾蝶〉的姐妹之作〈不敢當〉是鮮少嘗試的搖滾風格;〈愛情之所以為愛情〉這首細膩小品反而在整張專輯裡用最少的元素來展現它畫龍點睛的地位。與曹格對唱的〈PK〉和〈屬於〉相互映照,爭取與擁有之間如何換算,應該輕鬆應對還是勇敢爭取。為尋求更多演繹可能的〈找個人〉、〈風笛手〉之外,在形式上回歸單純的〈兒歌〉,就像回到了〈寧夏〉那首歌,簡單的旋律跟懷舊的詞意,依舊令人感動。 即便無法重現《燕尾蝶》專輯的破壞力與《崇拜》專輯的強大感染力,這張《靜茹&情歌》用故事作為主題,反而呈現了靜茹在情歌層次上發展的可能性,少了些執著、用多一點溫柔地聽情歌,聽梁靜茹。

Utada(宇多田ヒカル)『This Is The One』

(2009.3.24発売) 預計於今年5月再度直搗國際樂壇的宇多田光小姐,在三月的時候讓亞洲樂迷搶先品嚐,也就是這張「This is the one 這是唯一」。這張專輯整體賦予的意念十分強烈﹕她,已經準備好了!!繼上一張英文專輯打開小光在國際的知名度之後,英國EMI公佈小光的「Prison of love」數位單曲總下載次數超過700萬次,是樂壇史上數位單曲下載的紀錄保持!! 專輯從開場曲〈on and on〉開始就不禁讓人讚嘆,這不就是西洋天后們的排場嗎﹖hip-pop的風格將專輯導向一個鮮明的格調,手法相當高明。接著〈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我個人定義為專輯的次中心曲目,小提琴與鋼琴作為開場後再導入節奏,曲風有濃厚的東洋味,但同時又保有前曲的流行律動感,銜接得體,而且揭出個人音樂色彩,根本就是量身打造的歌曲,必選強打。律動感一直到了〈Apple And Cinnamon〉成為主打,與鋼琴角色互調,在編曲上妥當的托出小光的獨特聲線,一點也不輸瑪麗亞凱莉。接下來詮釋"Taking My Money Back"的藍調維持一貫在編曲上的仔細度,〈This One (Crying Like A Child)〉走入西洋R&B情歌的格式,當中作為畫龍點睛的電吉他,以極低的姿態出現在副歌,類似高置的情緒在此得到平緩,爲專輯前半做了很好的中場,是專輯概念的中心也是風味十足的慢歌。〈Automatic Part II〉跟〈Dirty Desire〉拉回到專輯一連串的主軸概念,以嘻哈節奏拼湊具有張力的背景編曲下,新舊式巧妙結合運用,我只能說﹕蕾哈娜請小心了。〈Poppin'〉再出新招,俏皮,遊戲性帶出十分戲劇性的效果,前所未有的小光在這裡。接連下來這首好耳熟的歌,原來是小光的先發英文單曲〈Come back to me〉,似乎是在預告著整張專輯的終點,呈現專輯概念的原型絕對小光的標準西洋情歌,戲劇化的轉折到了〈Me Muero〉,比較輕鬆的態度處理這首有百老匯格調的歌曲,整張專輯到這告一段落,算是相當完整的顧慮到小光在音樂的詮釋上的適切度。 原本已經對西洋流行樂壇有點厭倦,主要也是西洋音樂的元素一直缺乏嚐試,可能一方面也是基於鞏固既有市場,少數的知名樂團跟創作歌手有條件,但真正跳脫成功的沒有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