スキップしてメイン コンテンツに移動

投稿

9月, 2010の投稿を表示しています

陳綺貞『華麗的冒險』

JUSTDA ★★★★ (2005.09.23発売) 流行音樂專輯推陳出新歌頌的絕對不是在音樂上的進化型式,有的是伴隨日常而生的態度與表情。往往比以前的作品更為激烈偉大,卻不用嘶喊來證明內心的巨浪,讓人甘心放手去聽這每一首生命之歌,這就是陳綺貞。從《讓我想一想》、《還是會寂寞》及《Groupies 吉他手》三張專輯之後,陳綺貞離開了滾石,獨立於製作自己的音樂,也更靠近這位真實的女孩。聽著她想唱的、並且自由唱著的歌曲。這張《華麗的冒險》乍看之下確實為一路走來的風景,做了最精緻的濃縮,從林暐哲到鍾成虎,除了不失原初我們認識的陳綺貞,也一頭走進怎麼也走不回頭的細膩真實。 從搭襯豐富弦樂的〈旅行的意義〉登場,編曲上異於單曲版本的生活白話,創造出格外遼闊的氣度;緩拍的〈腐朽〉延續前曲的正向,翻出一個反面的低調;〈Sentimental Kills〉彷彿天使與惡魔同時並存的衝突,甜美吟唱接著咬牙切齒的角色轉換,使人印象深刻。抒情曲〈華麗的冒險〉完美的把孤單堅強一併化作溫柔心碎的旋律,感染力十足。接著以小品〈太多〉伴隨琴鍵的起伏,風景頓時清晰許多,緩緩遺落了光亮與溫暖。〈花的姿態〉迴旋編織自然天真的音樂態度,像個孩子般可愛的遊玩著;〈self〉用搖滾唱出善惡兩面的真實自我,那般虛偽狂亂而差點失控的情緒波動;木吉他純伴奏的抒情曲〈表面的和平〉,描寫了生活的表面卻掩飾不了真正的想法跟事實的單純。由《華麗的冒險》啟程的這一路風景,讓人聽見了勇敢、聽見了孤寂與放肆,聽見了從前的自己跟未來的自己,不渴望的同時又渴望好多好多,如此矛盾地看見與自己為敵的自己。

孫燕姿『Stefanie』

JUSTDA ★★★★ (2004.10.29発売) 2003年宣佈隱退歌壇一年的孫燕姿,已經在短短出道不到三年裡推出六張專輯,成為樂壇一線歌手的同時,回歸了幾個問題:為何要唱歌?要唱給誰聽?為了唱歌而唱歌的單純,則是每一位歌手應該試著去找出來的答案。精選輯《The Moment》切割出燕姿對音樂熱情的全新分水嶺,而這張《Stefanie 同名專輯》就是答案。讓人回想起一鳴驚人的孫燕姿同名專輯,讓燕姿拿下金曲最佳新人獎,相隔四年後的《Stefanie 同名專輯》憑著清晰的製作概念區別Yanzi時期的色調,讓孫燕姿繼金曲新人之後再拿下金曲最佳女演唱人的肯定。 製作陣容不外乎還是由偲菘、偉菘兩兄弟操刀,加上易家揚、廖瑩如優質詞手,讓整張專輯保持著一定水準的表現。〈奔〉在曲式上的魄力全開的氣勢,彷彿聽見燕姿新生力量與速度;〈我的愛〉展現優雅又美麗的抒情光芒,走出〈我不愛〉的堅決,反而多了些對幸福的理解;〈祝你開心〉用中版搖滾編織出幸福的明亮道路。彭學斌寫的抒情作品〈我也很想他〉簡單雋永地綿延了回憶與思念的感受。由燕姿擔任製作的〈聽見〉除了基本鋼琴之外,鮮明揉合的合聲編寫也十分具有挑戰性;融合流行探戈的〈慢慢來〉俐落清脆;大量弦樂襯底的的〈同類〉忽強忽弱的起伏依舊勾動了聽者的耳朵。燕姿的創作曲〈種〉是首充滿童趣的作品,加上孩子們的合聲跟民族節拍一片和樂融融的氛圍。另一首專輯同名抒情曲〈Stefanie〉也是燕姿的創作,歌詞裡寫著:「站在頂端上,卻失去光芒」對燕姿而言,音樂上的成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找到真實的自己,這些歌不單純只是作品,也讓聽的人更靠近孫燕姿一點。 可以說,在我們越來越難得聽見燕姿的音樂時,我們知道,燕姿在做著自己的音樂,什麼樣的燕姿,就會有什麼樣的歌曲,用英文名字作為另一張同名專輯才有資格,讓聽者認同歌者,在聽著CD同時,試著不要把焦點放在主打歌或自己喜歡的歌曲上,反而會聽見這個女生─「Stefanie」孫燕姿。

梁靜茹『燕尾蝶 下定愛的決心』

JUSTDA ★★★★ (2004.09.10発売) 這張《燕尾蝶 下定愛的決心》是梁靜茹發行首張精選輯《戀愛的力量》之後的第一張作品,不論在形式上或是企劃上都意味著情歌梁靜茹的階段進化和變革。聽梁靜茹的情歌,一直都是一件享受的事。從《一夜長大》(1999)的青澀勇敢,到《美麗人生》(2003)的真誠付出,像是唱著她的故事,又巧合的緊貼著扣合了每個聽者記憶的事件。 《燕尾蝶》的製作質感與實驗性算是梁靜茹歷年作品中最高的一張,除了有賈敏恕的坐鎮外,和五月天、陶喆的合作都頗具新鮮玩味。〈寧夏〉童謠般簡單易記的旋律,成功把夏天的悠閒姿態流露出來;銜接著阿牛作曲的〈給從前的愛〉描寫對回憶愛戀的無限感慨;跟五月天合作,主唱阿信筆下的詞曲創作,充滿力與美的搖滾性格〈燕尾蝶〉打破靜茹以往的情歌格局,也似乎是從〈為我好〉、〈聽不到〉之後的看破與自清;出自阿管之手的動人之作〈接受〉是專輯中最深刻的情歌作品,訴出失戀的傷悲與分離之後剩下的感動;〈我都知道〉則是跟陶喆合作的俐落搖滾情歌,流暢自在下的溫柔與剛毅個性並存,猶如燕尾蝶的主要精神。〈我是幸福的〉是李正帆在這張專輯裡的第二首創作,跟寧夏同樣簡單,但多了一些甜蜜又幸福的依賴感;深刻傷悲的〈別人的天長地久〉彷彿預告著靜茹在情歌上的空間跟情感,有著越趨膨湃的非凡氣勢;由李正帆改編自中國古謠的〈茉莉花〉,一句句細膩詩意擴張出畫面感,格外優雅又美麗。〈中間〉有著獨特濃厚的氛圍,融入摩登迷幻於情緒色彩之中;跟力道上忽強忽弱的表現都是鮮有嘗試。〈L.I.E〉是Love Is Everything的縮寫,微醺的輕鬆藍調派,唱出屬於愛情的甜蜜與依賴;重唱五月天的創作〈純真〉有如電影序曲般開場,淡淡傷懷又似步向終幕的此刻,我們知道,人總會成長、毛毛蟲有天會蛻變成美麗的蝴蝶,世界萬物隨著時光流逝而改變;然而那份純真永遠不會改變。 《燕尾蝶》或許某種程度上宣告了搖滾情歌時代的來臨,聽著梁靜茹唱更多動人情歌的同時,我們或許會專注著、回味一份美好又心靈的孤獨跟純粹的初衷。

F.I.R.飛兒樂團『F.I.R.飛兒樂團』

JUSTDA ★★★★ (2004.04.23発売) 給一群敢追夢的孩子,這是你們流浪到後樂園的起點。以「你敢不敢飛,你想不想飛」,這樣的一句包裝文案就足以概述整張作品的目標跟力量。成軍於2002年的F.I.R.飛兒樂團終於在2004年推出了第一張原創專輯:F.I.R.飛兒樂團。在1999年五月天成功主導了華語樂團的風向,獨立在英式搖滾與台味之外的飛兒樂團,不就正是一道烈焰,在流行樂中再度燃起聽者的夢想跟信仰。 開場即以〈Intro尋夢之途〉展開聽覺跟感官上的冒險旅程。接而敲響啟程之鐘的〈Fly Away〉描述出發時刻的堅定意志;緬懷過去的美麗情歌〈Lydia〉唱得深刻明亮,不再徬徨於流逝的情感記憶。能夠在拋下後,繼續著旅途的〈流浪者之歌〉,伴隨風情萬種的西塔琴點綴,前面似乎有著無盡的考驗,接著沉浸在悲傷回憶的〈我們的愛〉,蕩氣迴腸的勾勒出對愛的信任與依賴。充滿活力奔放的〈光芒〉則把持著概念中尋夢的信念所蹦發的勵志力量。中間穿插〈Lydia(鋼琴演奏版)〉彷彿是清澈流水般,映照聽者的心底:完成未竟之志的時刻已到來!下半張民族搖滾的多元創意從〈你的微笑〉的鮮明俏皮;到〈塔羅牌〉的詭異神秘氣味,都展現出飛兒在出道作品裡絕對別無他家的搖滾格調。哪裡才是終點?即以〈後樂園〉和平式的宣告:這份相信自己的意志,將帶領我們穿越重重困難抵達心中的後樂園。革命般強烈反抗的〈Revolution〉融入二胡古典又現代的全新聽覺,也忽隱忽現飛兒創作中的神聖高度;洋溢著溫暖光線的〈You Make Me Want to Fall in Love〉為旅途畫下幸福頓號而有所期待的餘味。幻麗質精的音樂創作成為飛兒的夢想岸景:不固執相信、不熱血狂妄,只有單純步上新中所指引的方向,自然又新穎。

JS『遇見未來』

JUSTDA ★★★☆ (2004.08.18発売) 能再聽見GoGo&MeMe是一件美事,1999年以〈Say Forever〉一曲出道的GoGo&MeMe,在籌備第二張專輯時面臨Sony公司改組解散而暫時停止了活動。在加入華研旗下後,哥哥陳忠義陸續為動力火車、張智成、孫燕姿等人寫歌,揮別音樂創作的低潮,2004年這對兄妹重新以新名「JS」發行了這張《遇見未來》。相較於2004年上半年樂壇幾乎都把目光放在F.I.R.飛兒樂團的成功出發上,但,同樣標示著流行樂壇的新進的文藝流派、勇敢追夢的精神,下半年這張《遇見未來》雖然沒有什麼太大的革新,卻企圖帶進一股流暢輕搖滾的甜美優雅,避開了狂妄的撞擊力道,華語樂壇現代版Carpenters的美譽,可是一點也不為過。 專輯首屈一指的創作〈殺破郎〉暗藏著生命的雄心壯志與氣勢磅礡相起相承,也如史詩般的絢爛美麗;〈遇見未來〉娓娓道來情歌的溫柔緬懷;〈蘇菲亞的願望〉用曲笛展示江南古風的自傳式歌曲,不時浮現孩子跟夢想的單純願望,〈最遠的位置〉明明是情歌,卻可以表現的不拖泥帶水,俐落之餘又保有絲絲難分捨的情感;〈寂寞鬧鐘〉嘗試帶來些明亮俏皮的光景,意外有種對生活繁雜的反抗呢喃。〈完美的謊言〉唱出與情人決裂的果斷與堅定;〈命運的重逢〉仿製日式浪漫情歌,或者又說是創作者心中對風格的偏愛執著吧。以木吉他伴奏的〈哲學家〉哼出微微愛戀心情;詩意瀰漫的〈天空的顏色〉盡是對那年夏天的記憶;流暢中版的〈明天是晴天〉則融入美式龐克。 雖說褪不去華語流行樂對情歌的刻劃模式,卻從頭到尾都刻劃的很勻稱,用流行音樂在描寫生活跟簡單構想的作品,以一種大家都習慣的感知模式表達出JS對未來世界的美好嚮往,在自在的創作中找回不輕言放棄的堅持。 推薦曲:殺破郎、蘇菲亞的願望、最遠的位置

蔡健雅『陌生人』

(2003.06.07発売) 當〈記念〉還在電台節目中播放著的時候,那份濃濃的感懷一直持續到了今天。環球給了我們最純粹的蔡健雅,然而在2002年結束跟老東家的合約,選擇到了當時被譽為天后宮的華納唱片(鄭秀文、孫燕姿、張惠妹),很大的程度上跟華納在女歌手經營操作十分成功,製作出品也是各異精密有關。這張《陌生人》先承了既有情感的豐富,也後啟了都市情歌的全新質感。由蔡健雅和黃韻仁各負一半的製作工作,契合出專輯流行樣貌的同時,也保持了專輯概念核心要抒發的孤獨心情。 專輯從〈無底洞〉埋下伏筆,形容著無法捉摸的人類內心,強烈氣勢上稱出力度;到〈夜盲症〉簡單吉他緩和撫平了夜裡的每一顆受傷的心靈,如果人群就是黑夜,那麼我將暫時在人群中看不見自己的看法;加入班卓琴的〈精采〉頓時轉以輕鬆的方式看待人群跟未知的週遭事物;銜接〈失樂園〉在搖滾上表現出社會生活的諷刺寓言,以及應對的勇敢態度;專輯核心曲〈陌生人〉滲透進更深層的情感領悟,堆疊起的情緒起伏,讓孤獨者能夠從中找到借鏡與最佳的抒發位置。重新詮釋陶喆的〈沙灘〉大概是整張專輯未能預料到的驚喜,優雅的傷悲氣質很適合蔡健雅用帶點淡藍抑鬱的方式表達出來,也確實貼合了陌生人的故事軸線。而〈你說〉的復古搖滾味再還以輕鬆的角度面對人事物;〈下一站〉以中版搖滾氣魄回歸主題,可以不是離開,可以不是依靠;〈有問題〉再顛覆龐克搖滾,表達上更加簡要了結;〈愛情的路〉則投靠流行創作的路線,也帶出對現代愛情觀的預測和想像;結束前的小品〈忘了〉就是最後的答案。 或許是不用在乎,但是蔡健雅給我們的答案是:都市情感依舊在乎,而且在乎自己跟所有一切,即便之間存在著陌生與誤解,但這種在乎就是我們表達愛的一種方式,就像蔡健雅用音樂直接的闡述了我們對剩下的陌生與誤判,都需要獲得釋放,並且提起勇氣重新開始。

JOLIN蔡依林『Myself 2010概念專輯』

(2010.08.13発売) 甫出道時便有「少男殺手」稱號的蔡依林,音樂作品都比較屬於偶像派的類別,直到作品有比較清楚的變化,應該歸功於她後來合作的幾間新東家:新力音樂、Capital(EMI)還有華納唱片。出道發行四張專輯之後,環球成功為華語樂壇帶來這位具有百變潛能的歌手,可惜卻因為合約問題沒能繼續合作。後來找上周杰倫合作的單曲〈騎士精神〉不僅開啟了蔡依林在歌壇進化的第一部曲,雙J戀更成為媒體版面的新寵兒。在新力唱片的第一張專輯《看我72變》(2003)的確變出了前所未有的面貌,之後的《城堡》(2004)在音樂包裝上則運用了不同的元素試圖褪去「學生歌手」、「少男殺手」的偶像蔡依林。在新力的最後一張專輯《J game野蠻遊戲》,以簡單白T-Shirt牛仔褲呈現,也更讓人把注意力放在蔡依林的演唱上,特別是那幾首精采的〈許願池的希臘少女〉、〈睜一隻眼 閉一隻眼〉跟抒情的〈天空〉、〈反覆記號〉還有王力宏的中國風創作〈獨占神話〉等,為蔡依林最後在新力唱片時期留下相當多膾炙人口的作品。 2006年,蔡依林與Capital唱片合作,《舞孃》為蔡依林的歌手生涯帶來另一個高峰。《舞孃》是蔡依林出道近15年來相當重要的一張作品,沒有什麼合約糾紛、也沒有誹聞纏身,此時的蔡依林很專一且用心於她的表演,儘管她一直以來跳舞這件事沒有難倒過她,但來到講究技術、美感的彩帶動作,又要同時兼顧流行音樂的新鮮感,這讓蔡依林從歌手身分往「藝術表演者」的方向邁進。哪怕這只是單純的作為專輯的音樂錄影帶/封面拍攝的一項工作,日後在Capital旗下的蔡依林,不當花瓶不炒新聞,只為了讓更多人看到她在音樂上堅持與努力的成果。 從舞孃開始,蔡依林不只是歌手,還是一位表演者,在舞蹈上慢慢融入戲劇性跟演技,讓音樂性更為豐富完整。然而這次的新專輯雖然話題連連,光是名稱就定了三次,仿瑪丹娜以時尚名詞「Vogue」作為概念主題,不僅要動,而且還要夠經典,佔了八成的快歌串接,製作、編曲方面也集中用了小安、阿弟仔(舞孃製作人),讓所有的節奏首尾不脫鉤,利用OS穿插轉換細微的氛圍差異。從性感呢喃的〈美人計〉到〈玩愛之徒〉的抑鬱駛離速度,再到〈派大星〉電子繽紛的玩味、〈黑髮尤物〉的復古風格,一氣呵成半張專輯。然後〈無言以對〉的節奏電氣中預備了後面慢歌的情緒;〈小傷口〉則是馬毓芬負責製作,除了保有慢歌市場的企圖外,勉強能

孫燕姿『The Moment』

(2003.08.22発売) 曾經有一個女生,在電視機上自在的唱著歌,一頭自然俏麗的短髮,臉上只有淡妝。電台主持人說她像梁詠琪,也像鄭秀文。更重要的是她彈了一手好鋼琴,加上特殊的共鳴唱法,開始有人給她一個稱號:「音樂精靈」,然而這些形容都不足以勾勒出她是怎麼樣的一個人。2000年的華語樂壇正值許多新人崛起之際,岀道隔年拿下金曲最佳新人,她是孫燕姿。單純地聽孫燕姿的歌,會發現其中所蘊含的力量,所有的快樂與傷痛都是必定的經歷,一路聽見的、放在音樂裡的情緒,一絲絲流露出生命與世界碰撞後的波動,讓人開始崇拜孫燕姿,單純地崇拜她是一位歌手,把音樂轉換成一種氣氛或心情,讓音樂不只是音符的組合,它更應該要有自己的表情,甚至生命。 孫燕姿就像唱片公司一開始打的招牌:超級發聲機,三年內發了六張專輯。每一張專輯、每一個換氣吸氣的聲音,都是濃縮的音樂力量,是那麼用力、細緻,作為歌迷不會忘記回到這三年的記憶中尋求慰藉,從天黑黑找愛人的奮不顧身,相信有一種我要的幸福,即使孤單的像飛在空中的一只風箏,也始終盼望前方能有新的開始;然後離開愛的身邊,去構築自我的未完成。2003年,孫燕姿發行了首張精選作品《The Moment》,終於也隨著燕姿暫別歌壇投下一顆震撼彈。不同於以往唱片公司的商業導向,這張精選輯預設了一種自在簡單的概念和風格於其中作為暫別紀念。JS的陳忠義寫的主打歌〈The Moment這一刻〉,同〈我要的幸福〉以流暢的鋼琴作為新歌部分的開場,副歌作為過去和未來的分水嶺:我們都需要一種最勇敢的態度面對夢想,因為有了過去,才能更放心的踏上未來的旅程。簡單好記又充滿美麗童謠式的抒情曲〈遇見〉,諒解愛情的等待,不論多麼曲折,都保持著輕鬆自在的心情應對。節奏快歌一直都算是燕姿的拿手歌,從超快感、零缺點到綠光,這裡的〈懶得去管〉同樣給人陽光十足可愛的輕搖滾。慢板的動人情歌〈不能和你一起〉搭配大量弦樂與迴音營造出遺憾的灰白色調,在音色微微流溢出豐富的情感,讓整首歌曲更微美悽涼許多。類似自選〈超快感〉、〈Someone〉的音樂態度,正面搖滾能量的〈太陽底下〉作為新歌部分的結尾,依舊追求一種夢想與光熱,期待不久後關於我們的未來。  〈我要的幸福〉則是精選的部分開場曲,幸福究竟是什麼?燕姿以最自信的態度詮釋著情歌全新定義。接著連續以堅持的概念面向置放了〈超快感〉、奮不顧身的〈天黑黑〉、勉強

孫燕姿『to be continued未完成』

JUSTDA ★★★☆ (2003.01.10発売) 「你是我生命中的精靈/你知道我所有的心情/是你將我從夢中叫醒/再一次/再一次給我開放的心靈」這是李宗盛在1986年的專輯同名歌曲,叫做〈生命中的精靈〉,正巧為這張專輯作了最貼切的詮釋,孫燕姿在2003年初發行的第六張專輯《未完成》,算是一張「失戀專輯」,深植於許多人的回憶,對歌手來說也是一個階段性休止符的預告。 《未完成》中的歌曲有較多對生活的感觸,進而延伸不同心境的多樣性。從印度神秘的莊嚴氣息跟搖滾樂所裝點的〈神奇〉敘述時間的飛快與成名之累;擅長的抒情作品〈我不難過〉更成為歷年來其情歌中最讓人療癒痛心的一曲;承繼前曲的故事所唱的〈永遠〉,瀰漫著漸漸失去的痛楚,望著天際落下的夕陽色彩;〈未完成〉會是在Leave獨立之餘,專輯主題所提醒的責任感與面對未來的成長,輕快同時包含著期待。刻劃夢想堅持信念的〈接下來〉跟沉靜的抒情曲〈學會〉搭配節奏遊走,以高亢自信的格調,唱出每個人在脆弱時所需的力量。〈年輕無極限〉用更廣闊的合聲編寫出支撐的力道;接著,呼應〈我不難過〉的抒情小品〈了解〉,緩緩溶解過於勉強的情感世界與悲哀;而〈休止符〉逐漸陷於屈服與醞釀拉扯,無力感卻有額外顯得包容許多;概念結尾以〈沒有人的方向〉在副歌置入搖滾呢喃,除了要做自己之外,似乎能突破流行樂上的層層包圍,才是最終不斷重複的目的之一吧!〈India Ending〉宗教與人的喚醒過程,為這張專輯留下無限可能的想像空間。另外收錄了跟日本知名創作女歌手合作的話題單曲〈My Story, your song〉。這張專輯伴隨著中學時期那有點無厘頭的憂鬱,在向陽的陽台一邊背早自修要考的英文單字,一邊看著來往的其他學生群,帶著總是有些期待的視線,彷彿在其他人眼中那是一種「高貴的氣質」,攤開手掌心也不知道緊握過多少封一再重寫過的情書,那個年代的自己就是有某種程度上的未完成,還有很多事情都需要再經歷、再練習。 用一首歌、一張專輯便能道盡心情的各種酸甜苦辣,孫燕姿就像紅粉知己,她唱的歌就是傾聽、安慰和鼓勵,更像是生命中的精靈,總是指引你生命旅程的下一個方向。每次聽《未完成》這張專輯時,總能從中得到一些體悟,還有足以支持讓人繼續向前邁進的鬥志。

張智成『凌晨三點鐘』

(2003.03.07発売) 華研唱片在2001年推出女子團體「S.H.E」大獲全勝之際,2002年來自馬來西亞,以鄰家男孩形象發表〈may I love you〉一曲之後,陽光青春的概念在那之後卻以更為深刻、千迴百轉的聲音唱出都市情歌的孤獨感。這是一張關於寂寞的專輯:〈凌晨三點鐘〉,或許封閉或許成熟真心。開場的〈凌晨三點鐘〉、〈在KTV過夜〉一氣呵成的療傷系具備的痛楚;以〈下次再見〉愉悅的R&B格調化解前曲累積的不快,輕鬆揮別過去的情感羈絆。充滿溫暖幸福的〈Forever〉敘述著愛戀的甜蜜自在之後,回到敘事傷感的〈重返寂寞〉則充滿回憶思念之情,R&B流轉唱得痛徹心扉,又如施人誠所寫:「從今以後/就選擇沉默/選擇服從孤獨寂寞」點出整張專輯核心所在。 與江美琪合唱的舒服小品〈愛情〉單純以木吉他伴奏,在董運昌的加持下,畫面感十足,男女聲穿插呼應,平撫了上半張的情緒張力。摻著些許詩意的〈明知故問〉出自方文山之手,明明是曖昧之情卻能呈現一種明亮的速度感,渾然忘我到全心投入。〈不夜城(2001版)〉算是把出道曲重新編曲詮釋,以不插電的方式突顯深夜寂靜的心情小語,在心中波蕩跟戀愛的浪漫。〈刺心〉是融合R&B與拉丁風格所展現的極緻之作,是前所未有的全新聽感。玩興大發的連同〈耿耿於懷〉一併加進Funk元素調和,時而撫媚時而沉迷。迎向終點的〈請問愛情〉則為標準的R&B情歌,迷失在寂寞途中發出的求救訊號;以重唱Eric Clapton的經典名曲〈Wonderful Tonight〉道聲晚安的姿態,拉上每位愛情遊子的夜幕,留下孤獨徬徨。 張智成後來在〈末日之戀〉、〈相逢恨早〉等作品中溫暖地唱出情感的藕斷絲連,甚至也發行了翻唱專輯《記得是最好的遺忘》,重新詮釋過往孰悉的溫度。在哪天打開收音機之際,願我們都能找到一首關於寂寞的歌,獨處的時候,那獨一無二專屬於寂寞的痛楚與美好,像杯陳年好酒,帶些苦澀卻溫柔地包覆著、滋潤著我們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