スキップしてメイン コンテンツに移動

投稿

12月, 2012の投稿を表示しています

スピッツ『ハチミツ』

JUSTDA ★★★★☆ (1995.09.20発売) 不少搖滾樂其實聽來大快人心,也有一些搖滾創作能夠平撫人心,而Spitz的歌便同時具備者兩種效果的極端值。1991年正式出道的スピッツ(Spitz)在九零年代的日本流行樂中有不少經典的作品,這張《ハチミツ》(蜂蜜)在Spitz九零年代發行的專輯作品中,可以說是平均質量最高的一張專輯作品。九零年代的日本搖滾樂在Jpop的庇護下成長的十分快速,南方之星、美夢成真、B’z、Mr.Children、Glay等樂團至今仍持擁有不少支持者,連同Spitz在知名大廠下發行的專輯作品都得到不錯的市場反應,《ハチミツ》成功結合「蜂蜜」的概念與Spitz搖滾的特色,作品中多泛著讓人陶醉的、懷念的香甜,有時又很有性格派的獨特面向,搭配主打曲目的組合、曲風的高完熟度,定位出Spitz吉他搖滾的老字號招牌。 拋棄漸進式的鋪張,途中切入把B段當作A段來唱的專輯同名曲〈ハチミツ〉,以輕快節拍融合戀人敘事意象中所要傳達的溫度和期待之情;作為第十二張單曲形式發售的〈涙がキラリ☆〉則具備相當高的完成度,在草野正宗捻來宛如詩意般的歌詞中,隱隱暗藏著對於感情的鼓動歡欣;〈歩き出せ、クローバー〉則是草野對於當時阪神震災有感而發的創作,用搖滾的大器,加上對自然事物的細語對比生命的韌性,如同幸運草一般;路線逗趣又復古的〈ルナルナ〉完全將貝斯游刃有餘的表現一覽無遺;當然專輯還是有像〈愛のことば〉這種俐落漂亮,一聽很難不被吸引的作品,對「愛」幾近滿溢的、刻不容緩的熱情,十年過後也化成不思議的魔法,交出了另外一首〈魔法のコトバ〉便顯得間接又抽象許多了;接著電吉他狂飆〈トンガリ’95〉加速,唱進生活裡的重複堆疊的尖銳感受;小嘗midi實驗性的〈あじさい通り〉對準節奏緩緩流露出抑鬱的情緒,卻也不能因此輕易放棄、即便帶著點無奈也要繼續走下去的人生;專輯中(或是說Spitz史上)最令人目眩神迷的創作非〈ロビンソン〉莫屬,主歌旋律與歌詞融合出浪漫、虛幻又充滿力量的單純想像,也是Spitz在九零年代最普遍受到歡迎的名曲之一;之後的〈Y〉在靜謐的編曲底下多了份故事般的張力,也意味著分岔的道路點,人類受傷的心靈也能進而包容悲傷、夢想等世間萬物的度量,朝未來繼續前進;突然間變得超級跳Tone的〈グラスホッバー〉散發出道初期的青澀氣息;〈君と暮らせたら〉在無法抗拒的輕快中

Echo回聲樂團『處女空氣』

JUSTDA ★★★★ (2010.12.03発売) 當台灣的獨立音樂近些日子逐漸豐富起來的時候,這些獨立創作更進一步模糊曲風的界線,做一些玩得盡興又快活的作品,回聲樂團歷時超過十年的漫長音樂變革,從2002年的《感官駕馭》、2008年大受好評的第二章《巴士底之日》後正式在獨立樂界據有重要地位,到2009年邀來知名製作人徐千秀,終於交出最後一章《處女空氣》。《處女空氣》顯然已經沒有太多革命前兩張作品的肅然氣氛與收放起伏,或許是第一張與主流廠牌合作的唱片,像新人的首張專輯那樣流暢,有著來到這個世界之後呼吸的第一口空氣,模擬可能的新鮮自在,卻又有著彷彿任何時刻都能讓自我得到充足向前走的熟稔力量。 第三部曲《處女空氣》其實意外充滿對這個世界的委婉溫情和感觸,比起商業唱片不斷再造的流行心痛,獨立唱片中則多了一些動人真誠的旋律,就像藏起來的故事在夜裡不斷被複誦一般。可貴的是,當幾乎所有的搖滾樂團都師法西洋搖滾的迷幻或龐克時,回聲樂團似乎也不能例外,一曲〈Dear John〉便是向披頭四的靈魂人物─John Lennon致敬的創作;風格鮮明的抒情主打〈戀人絮語〉運用微弱的電子音牆,抽離真實與虛幻的聽覺感官,後段的停格收放等表現手法,似乎是對〈被溺愛的渴望〉延展的故事作了交代;接續的〈自導自演〉則以敘事的方式,在半說唱的步調下完成所欲表達的自主,也讓人不禁思考這樣的非主打才是真正的樂團自身,專輯文案中也寫說這是首既戲謔又苦情的歌;中板的專輯同名歌曲〈處女空氣〉隨著吉他伴奏,略顯透明、又年輕沛然的情感,打著輕快的節拍、乘著浪漫的節奏,都能不經意被感染的愉悅;〈親愛的我〉延續前曲的浪漫,由外向轉而向內,誠心面對真實的自我,結尾透過大合唱有如找到了自我支持的泉源所在,變得更勇敢的純真信仰;緩緩拉開回憶簾幕的〈狩獵霓虹〉,幾乎占滿感官的電吉他和貝斯、木吉他作為襯底的每一絲哀愁,都緊扣聽者心腑;直到褪去迷惘空洞的〈Here We Are〉喚起急起直追的搖滾節奏,不禁讓人遙想L’Arc-en-ciel(彩虹樂團)的精彩與絢爛瘋狂;民謠式的抒情小品〈一萬種迷惑〉多了一份單純的態度去傾聽自己的青春,在突然串進後現代搖滾招牌的巨大空間感後,再一次回歸輕輕呢喃;〈默契帶我們向前走〉彷彿是回聲樂團自傳式的創作,不刻意誇張裝飾,童謠般的簡單旋律,多少譜出了樂團這些年來成長、努力的心路歷程;專

Mr.Children『Every thing』

(1992.05.10発売) 開始有了mr.children的夏天,是從1992年5月10日那天開始的,縱然20年過後的同一天,mr.children發行了他們的第二回精選作品:《micro 2001-2005》和《macro 2005-2010》,不到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兩張總銷售量已經突破150萬大關,但忠實的樂迷們一定不會忘記,這一天就是mr.children發行首張專輯《everything》主流出道的日子。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點閱網路影片看見mr.children的concert,就深深被吸引住了,樂團在演唱會的表現幾乎盡善盡美、淋漓盡致,那是一種看過do as infinity的concert之後便很少再出現過的感動。但其實在那之前已經對櫻井的歌聲有一些印象存在,就是在綾瀨遙拍攝的某個飲料廣告裡聽到了〈未來〉的片段,之後才知道,「喔!原來那是mr.children的作品!」雖然當時台灣的流行音樂環境很難遇到沒有授權海外的作品,沒有電視廣告、廣播打歌、逛唱片行也看不到的情況下,只能碰碰運氣,但在mr.children早期授權海外發行權的時候,其實在全亞洲擁有相當多的樂迷,也在亞洲巡迴宣傳時發行《land in asia》這張限定的海外精選作品,之後停止海外授權的原因也謠傳盛多,像是中文翻譯與日文原意不合、來台時目擊唱片行銷售盜版唱片、宣傳表演動員不足等等,但無論如何,停止海外授權確實也更鞏固了樂迷的向心力,一張超過3000日幣的專輯,不論換算成亞洲哪一個國家的幣值,或與其國內流行樂專輯售價相比都要貴上許多,不是真的支持、喜歡他們的樂迷,說實在是不會去掏荷包、找方法從日本進口一張專輯的。(同理應該也可以應用在喜愛黑膠、古典、發燒音響的樂迷們,無關乎流行音樂市場的數位進化與銷售。) 《everything》作為主流出道的首張專輯,也讓櫻井有了這樣的想法:「本作を聞いた人の大切な1枚になって欲しい」(想讓這張作品成為聽過的人心中重要的一張專輯)於是有了以1989-1991地下時期的創作為主,詞曲全由櫻井一人包辦,包括首張單曲形式發售的〈君がいた夏〉等,一共7首作品的首張專輯。以〈lord , i miss you〉作為開場,帶點神祕性格又光芒四射的高亢,歌詞意象模糊,但是卻在等待某一機緣的到來;俏皮輕快的〈mr.shining moon〉則揭開戀曲的甜蜜

flumpool『experience』

(2012.12.12発売) 由主唱山村隆太、吉他手阪井一生、貝斯手尼川元氣及鼓手小倉誠司的flumpool(凡人譜),成軍五年終於將音樂版圖拓展到日本海外的亞洲市場,首站便選擇了台灣。2007年正式成軍,隔年發行首張迷你專輯《Unreal》便空降日本公信榜亞軍,讓flumpool的一躍成為日本當今最受歡迎的樂團組合之一。 《experience》是flumpool的第三張全創作專輯,曲風較前作密實許多,〈無論未來如何都有愛〉沒有前奏的開門見山把該曲主題直接攤展:「美しく輝くほどに/心に咲く花よ/いま称えよう/どんな未来にも愛はある」再順著急流而上唱出〈Answer〉生命所謂追尋的「愛」究竟為何物?確實能夠發人省思,進一步捫心自問對照flumpool對題下的參考答案,然後是看似借了Mr.Children的〈ラヴ コネクション〉還魂的〈有什麼不好?〉不難察覺其中流行音樂的世代傳承,口味仍舊指向比較經典的「突破」模式,但flumpool嚐試比較輕佻的唱法跟生活跳躍的意象式創作,也是一種新鮮。抒情曲〈Across the Times〉中的「寂しくとも/残酷な時代(とき)に希望探す」又唱出多少現代人心中的無奈和期待呢?爾後翻出〈Premium Girl〉帶點復古節奏的一首簡單情歌,良善的字句中結合樂團在這張專輯中所要表達的Love & Peace。專輯中少不了又是點燃熱情的〈Sprechchor〉、〈Because I am...〉接連追加令人嘆服的結實搖滾力道跟理想高度,其後的〈証〉又翻回往事的溫暖力量,不外乎又有生物股長(いきものがかり)般擅長的勵人心志作風,下半張亦沒有以所謂B面曲式(非主打旋律的鬆散饒口)填補,〈Natural Venus〉完全不輸前半張的排場,火力全開地另闢一天地,順接〈傘下的你〉、〈覺醒identity〉、〈The great escape〉漂亮的摩登搖滾,不留餘地高舉著flumpool新新搖滾的號召旗幟;最後一首〈36℃〉又唱起沁人心扉的吉他情歌,似乎又回到1993年藤井郁彌的〈True Love〉歌頌愛的偉大和永遠的唯一。這張專輯絲毫不過於濫情或靜默是壞處也是好處,壞處是聽來可能不夠過癮,但好處是情緒分攤平均,flumpool適時地切入對於情感/人的觀察,讓《experience》不僅僅延續前幾張專輯的精彩,亦更深層的踏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