スキップしてメイン コンテンツに移動

Mr.Children『Versus』

JUSTDA ★★★☆
(1993.09.01発売)
1990到2000年左右,正是日本樂壇蓬勃發展的年代,動輒百萬的銷售量,確實讓很多有實力、才能的歌手、樂團組合有了很好的機會,像是Chage & Aska恰克與飛鳥、ZARD、松任谷由實、南方之星、B’z等,都是日本流行樂界至今仍相當受到歡迎的歌手/組合。出道屆滿20周年的Mr.Children在90年代也不乏多張像〈Cross Road〉、〈Tomorrow never knows〉、〈シーソーゲーム〉等大熱單曲。1993年中,Mr.Children甫出道一年便推出了第三張專輯《Versus》,前兩張專輯的風格偏向迎合當時流行樂的面貌,抒情主打〈抱きしめたい〉大概稱得上是那時候比較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了,以這張專輯為分水嶺,也不難想像之後交出《Atomic Heart》那樣亮眼的表現,任誰都有的那一股年輕氣盛,在經過整理、思考之後呈現截然不同的景象。

在這張作品裡,Mr.Children似乎正準備蛻變,於是用《Versus》來誠實交代,專輯依舊以櫻井的詞曲為核心、小林武史擔任製作的部分,正如同專輯所稱的「Versus」而做出明、暗兩種曲式的交叉對比,打斷慣有專輯聆聽上的串接或習慣,也因此專輯沒有營造太過特別的氛圍。以流暢吉他開場的〈Another Mind〉,已經略有脫俗的獨立搖滾氣味,和聲和音效迴響著恰當的空間感;明亮的〈メインストリートに行こう〉唱出戀人間逗鬧、歡樂氣氛,這首也是當時Mr.Children早期巡迴經常選唱的作品;〈and I close to you〉則同樣吸收時下POP樂風的元素,宣示愛情的正義;而專輯裡唯一作為單曲形式發售的〈Replay〉,瀰漫著戀愛的浪漫情緒,詞曲起伏完全對準難掩的興奮、害羞、緬懷過往的轉折中。 〈マーマレード・キッス〉接續濃烈的戀人絮語,進一步處理對於「妒忌」、「親吻」、「性」相互產生的矛盾,編曲則有點近似Madonna早期的作品〈Take a bow〉那種抒情氣味;直到〈蜃気楼〉俐落的鼓點復原了該有的搖滾精神,整體風格(包含作曲)根本就是為《深海》(1996)那張專輯做了十足性的前導;說到Mr.Childen的珍稀就唯獨這首〈逃亡者〉了,至今樂團唯一一首非由櫻井創作詞曲並演唱的作品,反倒是讓鼓手鈴木串場來了一曲,曲風跟主題仍舊是同專輯裡大多數作品的風格一樣,沒有太大出入。隨著〈LOVE〉打著流行節拍,歌頌人生中最美麗的一場邂逅,爾後轉入傷心情歌〈さよならは夢の中へ〉,獨自品嘗愛情的希望和孤寂,壓軸的〈my life〉帶來末尾的輕快,回首來時路,不必太介意的心情,也正如櫻井所唱:「いい事ばっかある訳ないよ それでこそmy life」(才不可能都是好的事情,這才是my life)。

《Versus》幾乎可以說是最後一張沒有經過濃縮的Mr.Children,平實地表現著想要表現的主題,用樂曲滿載那些青春最在乎的議題,儘管《Versus》的評價並不如後來的《Atomic Heart》、《深海》高,但也已經在主流市場拿下Oricon公信榜季軍的成績。在Mr.Children被嚴肅定位為一搖滾樂團之前,這些貼近生活化的悲喜歌唱,多少形構了周遭的你我共同的青春記憶。

收錄曲:
1. Another Mind  2. メインストリートに行こう  3. and I close to you  4. Replay  5. マーマレード・キッス  6. 蜃気楼  7. 逃亡者  8. LOVE  9. さよならは夢の中へ  10. my life

コメント

このブログの人気の投稿

石康軍『火光』

JUSTDA ★★★☆ (2005.03.18発売) 照理說,《火光》這張專輯不是以市場取向製作的專輯,反倒是石康軍在新加坡受到不錯的評價後,台灣唱片公司也願意讓這樣一張充滿抒情搖滾調性的作品跟大家見面。雖然市場反應平平,但在製作上獨特的英倫憂鬱氣息,讓〈火光〉始終銘刻在許多寂寞心靈的記憶裡,難以消逝。石康軍的搖滾沒有信(信樂團)高亢清亮的激昂,創作中也缺乏色彩變化的落差,不過光是在19度音域中真假音游移自如,並四平八穩演譯出悲傷成熟的韻味,讓這張專輯的慢歌超越市場上過多情緒卻忽略態度內在的作品。主打〈愛中飛行〉找來信樂團的主唱〈信〉合作,兩面搖滾剛柔並濟。林毅心的作曲跟製作占了大半張專輯,也是掌控整張專輯風格導向的靈魂人物,石康軍也參與了五首歌詞的創作,當中流溢著悲痛感受的〈變質〉、冰冷英搖式的〈麻痺〉、〈冷凍〉,到敘事結尾般的〈解藥〉,穿插在曲目間,彷彿放大了所有失落情緒的細節,作為最終領悟。同名歌曲〈火光〉在姚若龍筆下沉浮詩律及完美契合的真假音轉換,成為整張專輯佈滿黑夜失落的溫暖核心所在。 在現今華語流行樂多元複雜的包覆下,幾乎已經沒有一張可以這樣完全投入深情的專輯,完整粗略的針對某種情緒精緻釋放,每一首作品都是足以代表著專輯意義,任一環節都能敞開與緊閉連結痛楚的記憶,《火光》最後還是提供了一個治療跟抒發的去處,如果恰巧你剛離開一段情感的話。

孫燕姿『風箏』

(2001.07.12発売) 才出道屆滿一年,就已經發行了《孫燕姿》、《我要的幸福》兩張專輯,填鴨式地讓大家很快地記住了這位音樂精靈的表現。2001年夏天,第三張專輯《風箏》帶領樂迷進入燕姿知性自主的世界:隨著風的方向,即便迷失卻也同時得到自由。 主打在節取上的新嘗試─踢踏舞。以〈綠光〉作為熱鬧非凡,北歐謂之看見綠光則延續著幸福傳說,與第二張專輯結尾的離開,〈風箏〉作為一表徵的歌詞:我不要~將你多綁注一秒。便是一種追求幸福的全新態度與自理表現。接著燕姿首度作曲的〈任性〉充分表達了鋼琴與演唱上具備的獨到風格,乾脆深刻,絕不拖泥帶水的拉扯情感,也是目前燕姿創作作品中最優秀的作品。〈逃亡〉唱出更自主的態度,對現實的壓境選擇更勇敢的踏步邁進,到底也是一首結合搖滾與勵志的嘗試。上半張暫時以〈你不是真的愛我〉作結,緩緩流溢出在詮釋情歌時燕姿獨有的傷感與溫柔動人。在上張專輯中置於末端的demo 2 完整的製作成〈真的〉,這首帶著微醺的Basa Nova感覺慢歌,保有燕姿在B面的優雅姿態,自然不做作的格調。與逃亡相左、同樣是勵志作品的〈練習〉卻不是選擇逃避,在流暢的中版下,動聽的旋律紀錄了人生對幸福的反覆練習,絕不輕言放棄的精神。K歌作品除了綠光之外,就這首〈愛情字典〉莫屬,幾乎是每一張專輯燕姿必備的流行情歌武器。另外,創意十足右獨具個性的〈隨堂測驗〉的確前所未有,但在下一張自選輯中的〈Venus〉則證明了燕姿在這種隨性曲風上自然、天真,卻有有態度的演唱風格。最後燕姿跟弟弟孫靖合作的搖滾作品〈我是我〉,依舊貼緊自主概念。略帶點甜美的龐克風格。專輯最後兩首的置入抹除了前半張滯留的嚴肅鎮定,也是只有在聽完專輯之後才能得到的小小驚喜所在。 推薦曲:綠光、風箏、任性、愛情字典、隨堂測驗

蘇打綠Sodagreen『冬 未了』

JUSTDA ★★★★☆ (2015.11.05発売) 「跳動的世界裡找你的頻率/靜止也不休息/抓住你的呼吸/我/再多說一句/猜你的回應」 ─ 〈頻率〉這首鮮明精緻的專輯主打或多或少打破了大眾對於本土搖滾風格的界定,遑論後來傳遍大街小巷的〈小情歌〉或扣人心弦的〈無眠〉等,主唱青峰把城市人間寫進歌裡,回過神來突然發現生活中的一幕幕景象,都能有他們的作品相互映照。從 2009 年簽約環球唱片開始,樂團進行長達近六年的「四季狂想」計畫,從台東開始、倫敦到北京。在前作《秋:故事》 (2013) 發行屆滿兩周年後的幾天,蘇打綠公開了一部〈 Winter Daily 1 〉的影片,與德國交響樂團的合作成了這張專輯,或更準確的說是為四季狂想計畫最終章的揭幕所準備的「典禮」,從與 GermanPops Orchestra 的跨國合作已不難想像這張作品的格局和意象之巨大,亦延續了四季狂想主題下流行搖滾所能展演的不同 面向與氣質。   開場青峰筆下的〈痛快的哀驗〉與〈對殺人狂的指控〉的緊湊情緒一路到小威作曲的〈地平線〉和〈 everyone 〉中對人寬容;〈博物館〉營造對比的電子空間感;用〈牆外的風景〉刻劃各種議題的表徵;直到引用希臘典故的〈未了〉標注出整張專輯的精神所在,對作品的堅持,終於讓他們在 2015 年以出道單曲「空氣中的視聽與幻覺」為名的十周年巡迴演唱會,以及 2016 年破天荒將整個 GermanPops Orchestra 拉進台北小巨蛋的「故事未了」演唱會上,用自己的步調進化到這個階段,成熟而典雅,越來越不簡單的簡單。用可以朦朧、可以分明的黑白灰色調來呈現這張專輯的隆重,在經歷了感性的《秋:故事》後,《冬 未了》少了些俏皮、熱情和傷懷,反而帶點戲謔的成分,用來折疊一直以來我們所習慣的蘇打綠的模樣,即便在樂團休團的此時此刻,聽了一段時間後重新攤開,仍舊能聽見蘇打綠藏在裏頭的摺痕,明白那都是我們一直沒察覺到的時光洗鍊與生命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