スキップしてメイン コンテンツに移動

投稿

2013の投稿を表示しています

田馥甄『渺小』

(2013.11.13発売) Hebe(田馥甄)出道十年,才終於發行了個人的第一張專輯,這樣的情形的確很少見,幾乎可以說是華語樂壇史上最「資深」的新人。S.H.E出道超過十年,經常可以看到Ella在電視劇裡精湛的演技,或是看到Selina在主持娛樂節目,然而Hebe在2010年開始以她的中文姓名發行個人專輯,唱片公司有計畫地將Hebe塑造出強烈的文藝氣息,加上演唱方式也跟S.H.E的作品有一些區別,概念也更為完整、強烈。 第三張專輯《渺小》部分承延了《To Hebe》、《My Love》前兩張的音樂風格:傾向文藝式流行音樂,其實就是戴著獨立創作,設計感較強烈的流行音樂,這種風格後來被廣泛用在華研旗下的歌手身上,林宥嘉便是很明顯的例子。《渺小》的出發點很微妙,主打歌將格局放得很大,專輯主題卻是「渺小」。田馥甄在製作這張專輯時提到辛波絲卡的詩作《在一顆小星星底下》,純粹追尋生活當中平凡的命題和反思,專輯同名曲〈渺小〉中電氣氤氳的詞句,和宇宙、芸芸眾生的對話,則為這張專輯覆上了一層哲理的面紗。從適度表達人類情感裡反差的〈矛盾〉;林夕筆下讖思是非真偽灰色地帶、曲風卻亮彩無比的〈不醉不會〉:「什麼是是非/都似是而非/醉眼看世界/世界隨我陶醉」;輕描情緒表裡不一的〈無常〉到〈你就不要想起我〉驕傲與脆弱交織的抒情作品,既然深刻過就沒有那麼容易釋懷,比起前作〈寂寞寂寞就好〉要來得直接真實許多,也跟〈這個人已經與我無關〉巧妙互成對昔日戀人不捨的映照。這幾首作品都很有張力,十分貼合這張作品所要表達的立場:相形於巨大的渺小,或是渺小眼中的巨大。 在上一張專輯交出〈還是要幸福〉這首詞曲的徐世珍跟張簡君偉,這次也合作了〈愛著愛著就永遠〉這首作品:「怕只怕愛著愛著又放棄/有沒有愛著愛著就永遠/的幸運」交代現代人對於愛的卑微、對未知數又有所寄望的心情。流行音樂真正要做到條裡分明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張冷熱性格交疊的《渺小》對人性的觀察細膩,又不流於形式的氾濫,翻建了當今流行音樂必備的新思維基準。這張專輯唱了很多情歌,但不似許多流行專輯中那種甜蜜、幸福或追憶自溺的傷心情歌,《渺小》中那諷刺地、溫柔地背離,甚至連祝福都心有不甘,讓我們在藕斷絲連的情節裡,亦窺見愛情世界裡最華麗的假面舞會。 收錄曲: 1. 渺小  2. 矛盾  3. 終身大事  4. 不醉不會  5.

ARCADE FIRE『Reflektor』

JUSTDA ★★★★☆ (2013.10.28発売) 「 I thought / I found a way to enter / It's just a reflektor 」-〈 Reflektor 〉這首再掀 80 年代舞曲風格的單曲,左右了整張專輯的風格發展, Arcade Fire 縱然在這張專輯發表之前已經是堂堂一組叱吒樂壇的風雲人物,而《 Reflektor 》的出現,讓樂團又再添一筆令人 砸 舌的音樂紀錄。 歷經《 Funeral 》 (2005) 、《 The Suburb 》 (2010) 兩張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之後,樂迷們一邊壓抑著情緒,一邊好奇樂團接下來要放什麼樣的炸彈轟炸。隨著這張唱片在 2013 問世,〈 We Exist 〉接續強而有力的同名主打單曲,論述真實的「存在」已不需要眼見為憑,究竟那個內心自我什麼時候才能找到表現自己的機會?〈 Here Comes The Night Time 〉、〈 You Already Know 〉聽感猶如患上夜盲症,奮不顧身為了超脫肉身的精神走出;從〈 Awful Sound 〉到〈 Afterlife 〉想要顛覆我們對復古的定義,但又必須在一個合理的範圍,才不至於變成一個太「空泛」或「飄渺」的樂團。《 Reflektor 》堪稱是 Arcade Fire 進化論的重要篇章之一,在品質保證之餘,還能 夠 引人 耳目並兼具順暢度與美感,能與音樂一同昇華,或是同流合汙都好,只要是 Arcade Fire 都好。

Standing Egg『SHINE』

JUSTDA ★★★☆ (2013.10.04発売) 當時下的音樂都流於商業、感官刺激的開發,讓主流唱片往往比起音樂花了更多效果在包裝與宣傳話題上,尤其偶像歌手很容易讓聽者忘了音樂本身這回事,反而把重點不自覺放在視覺的表達。2010年正式主流出道的韓國獨立樂團Standing EGG,有感於國內流行樂壇的變調,決定要做一張讓大家聽了覺得純粹、能夠感動人的作品,或許是這樣的想法要真的要兌現,同時被大家認可是一件有點困難的事,所以以「哥倫布的蛋」為靈感取了現在這個團名,而他們的堅持讓他們至今順利發行了十五張迷你專輯、三張正規專輯,這張《SHINE》正是他們的第三張專輯,受到的關注也讓他們的作品從這張專輯開始海外授權,台灣Sony便在2013年代理發行了一系列他們的作品。 因為在製作這張專輯時,團員共同的感受是有一道光,一道能夠給人溫暖、希望的曙光,因此將專輯命名為《SHINE》,特別是主唱兼吉他的클로버 (Clover)那有如微風吹拂過的浪漫聲線,是Standing EGG最具辨識度的部分,也十分貼合這張專輯的主題。除了樂團主唱之外,這張專輯特別邀來同樣為獨立樂團3rd coast 的主唱韓曉嫻合作主打歌〈Once Again〉道出戀人心情的酸甜,另一首〈먼지를 털어내고〉則是與Windy合作的傷心情歌;而找來YeSeul(예슬)演唱的〈있잖아 궁금해〉輕快悠然,帶點俏皮的歡愉。〈Runner'S High〉、〈Keep Going〉、〈너라는 축제〉是專輯中略帶速度感卻十分舒適的中板創作,其餘像是〈나 오늘따라〉、〈오래된 노래〉雖然是很標準的抒情曲式,但歌詞裡從不欲絕的傷感,讓Standing EGG的抒情歌也能夠療癒人心。 不必費心每一次的專輯要帶給大家什麼樣的視覺震撼,就一個小孩與一顆站立的雞蛋圖案,就足以為Standing EGG的代表:簡單溫暖,整張專輯風格幾乎都是同樣的導向,不求大快人心的搖滾格調,只有細膩包容,城市裡每一顆嚮往美好又寂寞的靈魂。 收錄曲: 1. Runner`s High  2. In My Dream  3. 나 오늘따라  4. Once Again with 한소현(3rd coast)  5. 있잖아 궁금해 with 예슬  6. Keep Going  7. 먼지를 털어내고 with

蔡健雅『天使與魔鬼的對話』

JUSTDA ★★★★ (2013.09.24発売) 在某一次上台北的車上循環聽著整張專輯之後,大概有半年的時間在長途的客運上都聽著這張專輯,蔡健雅的專輯大都 是相當耐聽的作品,從《陌生人》 (2003) 加盟華納唱片,到《雙棲動物》 (2005) 、《 Goodbye & Hello 》 (2007) 、《說到愛》 (2011) 六年內三度金曲封后,在音樂的表現上幾乎已經很難想像能再有什麼新突破的時候,蔡健雅交出了這張堪稱是她出道以來最誠實、最赤裸裸的一張作品《天使與魔鬼的對話》。善於掌握歌曲敘事能力、在概念上也十分清晰易懂,更不用提老搭擋作詞人小寒總是能為歌曲穿針引線,找到最原始、合適的搭配內容。 同名主打〈天使與魔鬼的對話〉呈現的便是人格分裂的心理狀態,沒有人能 夠 保證 美滿/崩壞能 夠 維持多久;又或是能 夠 不去爭執,一如和 MC Hotdog 合作的〈 Easy come and easy go 〉輕鬆自在。說穿了,《天使與魔鬼的對話》有種自我的天人交戰和處世態度,從來就沒有人能 夠 從頭到尾都扮演著天使,反之亦同。「在這平靜/藍色困境/越孤獨越透明」〈單戀曲〉道出了蔡健雅這一路至此在創作路途上的心境,還有自以為看透情感生命的旅者,那一段曾經掙扎過的心路歷程。

李健『拾光』

JUSTDA ★★★☆ (2013.09.23発売) 那時總習慣在深夜的崗哨打開手機的廣播悄悄地聽,〈嚮往 〉前奏悠揚而強韌的大提琴還深深印在腦海裡,2013年 正值李健出道屆滿十周年,這張《拾光》重新以古典弦樂編 制過去在內地膾炙人手的創作,才一個小時的廣播節目專訪 、幾首主打歌的介紹,我便在期待電台哪時再播出李健的歌 了。 從〈嚮往〉出色而深邃的大提琴;〈撫仙湖〉的鋼琴和豎琴 互襯;〈為你而來〉的交響樂纏綿悱惻;吉他如此扣人心弦 的〈異鄉人〉;〈風吹麥浪〉的柔情款款;有著戲劇張力的 〈綻放〉等,李健為他的現代詩換上新的面貌,這是當今豔 光四射、求新求變的台灣流行音樂鮮為嘗試的編制。曾幾何 時我們忘卻了大地疆域的遼闊,有著旅行的悸動,又曾幾何 時我們忘卻了家鄉的春日,有人情的溫暖,應該時時惦記在 心。不斷反覆思索玩味,才終於在最後〈父親〉這首歌裡見 到了最真摯成熟的自己。 《拾光》被唱片公司定位成一張古典流行跨界的作品,很容 易讓人聯想到Russell Watson,但畢竟東西方文化底蘊差異,李健的詮釋少 了些熱情奔放,多了些東方人精緻的收斂與溫柔的包覆力, 在那麼多市場趨向的芭樂歌堆中,這張專輯中的每一首歌相 較之下,都顯得透徹典雅有如晨之朝露,在寧靜的夜裡一彈 奏一拉弦,直教人銷魂茫然。

Sodagreen蘇打綠『秋:故事』

JUSTDA ★★★★ (2013.09.18発売) 北京,是蘇打綠專輯企劃「韋瓦第四季」系列的第三站,也是近代地球表面汰舊換新程度最快的城市,得到的很多,失去的更多,來不及表述的故事這次都寫/唱進了蘇打綠的音樂裡,等待那些回憶拆遷過後,能夠重新得到珍視。翻開《秋:故事》,按下播放鍵,這或許是蘇打綠出道以來架構最結實的一張作品,每一首歌詞頭尾相接的「頂真」跟典故引用、團員馨儀跟小威的「第一次」、專輯內頁設計邀來許多插畫家為每一首歌的意象作畫,徹底結合文學與美學作為這張唱片的最完美的陪襯。 選在秋天來臨之前發行的《秋:故事》卻已經備份著哀愁與感慨交織著心中的各種情緒,作為電影《小時代》的中文主題曲的主打─〈我好想你〉,聽過幾次難掩鼻酸而遲遲無法完整聽完整張專輯,已經不再想的事卻總意外被翻攪出來,然後才明白一直以來壓抑的情緒是一種思念,即便身處在人事已非的當今,思念依舊持續,就像讀到小說的某一個章節會暫時蓋上書本,靜靜地走進自己的故事一樣,總能從《再遇見》找到釋懷。《秋:故事》雖免不了哀傷的片段,但也少不了陪伴、鼓舞的鋪陳,聽過這張專輯彷彿能夠重拾人生的勇氣,再怎麼艱難都只是故事的情節,在不同的時空、不同的場景下,面對似曾相識的陌生,棄置求新求變的多餘,蘇打綠拿出了剛好的份量,與我們分享、緬懷一份共有的過去。 收錄曲: 01. 故事  02. 從一片落葉開始  03.  04.獨處的時候  05. 我好想你  06.  07. 偷閒的翅膀  08. 天天晴朗  09.  10. 說了再見以後  11. 我們走了一光年  12. 再遇見  13.  14. 拾穗  15. 你心裡最後一個  16. 小星星 (註:曲目03、06、09、13為口白)

絢香『遊音倶楽部~1st grade~』

JUSTDA ★★★★ (2013.09.04発売) 從孫燕姿的《Start自選集》(2002)與小伴(伴都美子)的《Voice ~cover you with love~》(2007)這兩張我個人十分欣賞的女歌手翻唱專輯開始,聽到一些新鮮的熟悉感,這些經典曲目總是能歷久彌新,翻新歌曲的面貌除了讓聽眾溫習,也考驗著歌手詮釋與駕馭能力。這張《遊音俱樂部》是絢香復出歌壇、自立廠牌發行的《The beginning》作品後,備受關注的翻唱專輯。 封面裡一頭俐落短髮,打個領結穿上制服坐在書桌前,彷彿把時光拉回到學生時代,《遊音俱樂部》的11首自選曲,幾乎都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名曲。從充滿童年記憶─荒井由實的〈やさしさに包まれたなら〉、經典到不能再經典的Mr.Children的〈シーソーゲーム〜勇敢な恋の歌〜〉、SPITZ的〈ロビンソン〉、南方之星的〈真夏の果実〉、中島美雪的〈空と君のあいだに〉、小田和正的〈たしかなこと〉、齊藤和義的〈歩いて帰ろう〉、久保田利伸的〈LA·LA·LA LOVE SONG〉或到2000年代後宇多田的〈Movin' on without you〉、平井堅的〈瞳をとじて〉和RADWIMPS的〈タユタ〉,重新選唱這些跟隨自己成長的流行金曲,宣傳期間更有樂手伴隨上電台Unplugged演唱完整曲目,絢香除了用音樂證明了自己的演唱實力外,也讓人再次讚嘆這些經典仍舊有屢獲人心的魅力。 重新復出歌壇的絢香其實對音樂的想法是相當細膩的,在這張專輯的全國巡迴之後,她領著弦樂團在日本武道館進行了以單曲〈にじいろ〉(虹色)為主題的兩夜限定演出,少了吉他樂團的配置反由古典弦樂拉開序幕,她站在微光中引吭高歌,氣勢萬千無不令人動容。很慶幸當今日本樂壇新生代還有著如此優秀、認真的女歌手。

TRAVIS『Where You Stand』

JUSTDA ★★★☆ (2013.08.19発売) 2013 年的冬天,躺在高雄左營行軍床上的不自由日子,最自由的是把《 WHERE YOU STAND 》的拷貝片 ( 因為怕正版片刮傷 ) 放進 CD Player 裡面邊睡邊聽,時 值 Travis 正發行這張專輯不久,說不上是什麼定律,微涼的氣候非常適合那來聽 Travis ,十分有說服力的主打單曲〈 Moving 〉,這是樂團睽違五年,證明他們的作品始終如一,不需要過於華麗或誇張的表情,簡單純粹也能是一把關鍵鑰匙、一道甘霖,灌溉心裡面疏於照顧的一片青翠草原。   當我們都習慣說:音樂無國界。而創作音樂的本質需要與「聽眾」溝通,概念能被重述或是不同的角度定位,《 WHERE YOU STAND 》縱然回不去那個被〈 Love Will Come Through 〉、〈 closer 〉稱霸的年代,但喜歡聽 Travis 的朋友一定明白,這張唱片依舊有種無法取而代之的溫度,一直都持續著,從來不曾消失也無法明說的熟悉與親切。

Coco李玟『今天到永遠』

JUSTDA ★★★★ (1999.04.30発売) 深烙在印象中的, 1998 年 12 月的「大家都愛 CoCo 李玟萬人迷演唱會」現場演唱功力,小時候每年春節出遊,在老爸的車上輪流從 A 面播到 B 面,然後再換聽另外一捲,只是兩捲錄音帶,橫越華語 / 西洋經典,曲風動靜皆宜,至今依舊難忘。李玟在 1999 年推出了兩張專輯,一張是《今天到永遠》,另外一張則是進軍國際的英文專輯《 Just No Other Way 》。《今天到永遠》專輯從〈再見一面〉這首傷心情歌,唱到魔幻炫麗的〈 Stay with Me 〉、〈魔鏡〉以及輕盈自在的低卡情歌〈你是愛我的〉,在專輯之外首次與李宗盛大師合作的單曲〈完整〉更是十分耐聽。 「告訴我你深愛我的靈魂 / 更勝過我的眼神 / 我可以不再繽紛 / 若讓我知道你心裡真不真 / 願為愛付出 / 為愛堅強 / 為愛認真 / 為愛虔誠」不知道為什麼這首歌在那個年代的我心中一直存有一種莫名的神聖,對一個小學生而言絕對不會是因為李宗盛這三個字,倒是 Coco 卓越的唱功,確實極具說服力與吸引力。〈我依然是你的情人〉曾經被流行寵慣的哭腔悲情時代已經過去,未來是新的世紀、新的魅力和自信。

Roy Kim로이킴『LOVE LOVE LOVE』

JUSTDA ★★★ (2013.06.25発売) 作為一位歌手,他的首張專輯往往是關鍵性的,唱片公司按照慣例必須塑造歌手的辨識度、市場接受度、整體包裝缺一不可。「LOVE」一直是流行音樂慣用的主題,就因為愛這個主題有很多面向,而每一位歌手在詮釋上也有各自的風貌,儘管最後很容易市場化顯得通俗,落得「芭樂情歌」的境界,情歌曲式過於普遍雖然也有助於歌手的市場接受度,但辨識度就會略顯不足。2012年以韓國M-net電視台選秀節目《Superstar K》第四季冠軍出身的Roy Kim(로이킴),本名김상우,這張《LOVE LOVE LOVE》對於剛出道的歌手來講,其實是安排相當仔細的一張作品。 〈스쳐간다〉(中譯:擦身而過,並未收錄於此專輯)是Roy Kim在《Superstar K》第四季的冠軍賽上的抒情搖滾創作,這類曲風在韓國流行音樂中是相當普遍,聽者也很容易入耳的作品,然而Roy Kim的出道單曲卻是以比較鮮活的民謠小品〈봄봄봄〉 (BOM BOM BOM,中譯:春天 春天 春天)留給樂迷深刻的印象,這張單曲也選擇在春暖花開的季節發行,獲得相當不錯的迴響。出道單曲發行兩個月後緊跟著發行首張專輯《LOVE LOVE LOVE》,台灣也在同年取得授權發行。這張正規專輯只有九首歌的編制,實際上整張專輯總長也只有三十幾分鐘,保守來說應該是份量比較足夠的「迷你專輯」。 開場的Intro曲是在專輯結束錄音之前,Roy Kim帶著製作人前往江南區開浦洞,彈著吉他一邊輕哼,和著那片森林的周遭聲音帶出了臨場感,接著用破題式的〈이 노랠 들어요〉(聽這首歌)伴著濃厚鄉村民謠的編曲,在歌詞裡也帶進了每一個正在聽這首歌的人,也讓專輯一開始跟聽者的連結顯得強烈;充滿告白、戀愛氣氛的〈봄봄봄〉適切地表達對春天的期待之情;專輯裡像是〈그대를 사랑한단 말〉(那句我愛你)這種抒情搖滾曲風反而是比較罕見的,唱法上真假音的轉換,與這首紀念初戀美好、不捨的意象完美融合;專輯同名主打〈Love Love Love〉同出道單曲〈봄봄봄〉給人溫暖活力的印象,曲風更是坦率的自在輕快,MV更是難得走上街頭拍攝,號召大家用愉快的心情表達專屬於自己「Love」的方式;在民謠中帶點懷舊、敘事的〈할아버지와 카메라〉(爺爺與照相機)、〈도통 모르겠네〉(完全不知道)、散發氣魄的〈나만 따라와〉(只跟著我

生命裡的音樂精靈─Stefanie Sun孫燕姿

第一張唱片的文宣寫著:「沒有一個 22 歲的女生像她一樣唱歌」, 平凡卻又能給人能量與溫暖的聲音,一頭短髮的孫燕姿像極了漫畫裡清秀的男孩。還在念小學的時候 ,〈超快感〉這首歌搭配汽車廣告播出,自在模樣太吸引我目光,如此愉快、俐落又有個性的歌聲,等不及錄廣播,也不知道廣播什麼時候會有這首歌,便開始拿著錄音機站在電視前,就為了錄孫燕姿的〈超快感〉這首歌,MTV台的封神榜都會不定時播放排行榜上的主打歌曲,我就等。還沒有零用錢買CD的年紀,那麼瘋狂的自己,這一生恐怕也就這麼一次了。後來順利的在年底前偷偷去統一超商買了《孫燕姿》、《我要的幸福》兩張專輯,這兩張算是孫燕姿在我心目中很重要的作品,《孫燕姿》初回限定附贈的鋼琴譜,是非常喜歡的天黑黑,是我學古典鋼琴以來,彈的第一首流行歌曲,感覺很驕傲。這張專輯也讓燕姿拿下應屆金曲獎的最佳新人。 《我要的幸福》的封面因為太過唯美,一度美到我拿起鉛筆素描,連爸爸都來幫忙的地步,雖然在國語日報上過美術班,但那還是第一次這麼想把封面畫成海報收藏起來,慶幸自己從第一張唱片就開始跟著聽。出道才剛滿一年,第三張專輯《風箏》的發行讓人措手不及,主打〈綠光〉更是一度讓我瘋狂地兩隻腳亂踢亂跳,想要加入舞蹈班學舞去,但終究只是想而以,沒真的去學跳舞。這張專輯裡的〈任性〉當時我最愛的一首歌。《Start自選集》又在距離上一張作品不到半年的時間面世,但沒有經費支持,又太陶醉於〈Silent All These Years〉(原唱:Tori Amos)這首歌,翻錄國中同學的CD,還借歌詞回家印來背,即便是2018年再回頭聽依舊覺得是傑作,歇斯底里又很有力量的一首歌;另外〈橄欖樹〉一曲雖然也是翻唱,後來聽過原唱還是比較喜歡燕姿的版本。 國二的時候,學校有午餐廣播節目,由學生擔任主持人,開放同學點歌,還記得我點過這張專輯的兩首英文歌給喜歡的人,現在聽來都還會想起那時候的感覺,害羞到想躲起來。可能是因為專注課業的關係,對於《Leave》這張專輯一開始沒有注意到,然而這張專輯的宣傳工作更遠赴紐西蘭拍攝,第一次以搖滾風作為專輯首波主打的〈懂事〉、〈我不愛〉裡紐西蘭的熱氣球跟曙光,至今都美得令人難忘。後來這張專輯直到發行了三年才入手,那三年一直都是心頭之癢,在補習班途中跑出去買,于喬(高中同學)還問我說:「欸?這是孫燕姿的新專輯嗎?」 2003年年初,《

林俊傑『因你而在』(2013.03.13発売)

從首張專輯《樂行者》(2003)開始,林俊傑的歌手形 象大都被唱片公司完整包裝,至少我們所認識的林俊傑早期 像是來自星星的寫手,寫出像是〈江南〉、〈豆漿油條〉、 〈曹操〉、〈末日之戀〉、〈小酒窩〉、〈背對背擁抱〉、 〈愛笑的眼睛〉等炙手可熱的歌曲。直到2010年的《她 說》概念專輯,重新選唱自己寫給女歌手的創作,才總算統 整了林俊傑創作風格相當細膩動人的一面。 這張《因你而在》的誕生適逢林俊傑出道十周年,除了再度 找回林秋離和張思爾兩位老伙伴外,也首度嘗試與五月天阿 信、蘇打綠吳青峰、王力宏、大嘴巴懷秋還有哥哥林俊峰合 作。主打歌〈因你而在〉是一首兼具節奏感和溫度的創作, 一方面亦連繫著、感謝一路支持的樂迷;和五月天阿信合作 的〈黑暗騎士〉更痛快、熱血;這張專輯的雙胞情歌〈零度 的親吻〉和〈修練愛情〉,試圖為那些在深深的某段記憶片 刻中,曾捨不得、學不會的情感裡所體悟到的寫下完結篇。 這張《因你而在》在唱作上該有的精彩、態度都近乎完熟, 也繼《樂行者》的金曲獎最佳新人獲獎紀錄後,在十年後的 金曲獎再度實至名歸拿下最佳國語男歌手獎。 一直以來被大眾所喜愛、共鳴的這些流行歌曲背後,藏匿多 少創作人的情緒和故事。當我們戴上耳機、打開歌詞本順著 節奏邊聽邊讀,那怕光陰再怎麼流逝,也刷洗不掉這張《因 你而在》永遠留存著我們一代人心底最堅持、純真的信念。

スピッツ『隼』

(2000.07.26発売) 把時間拉回到世紀末的交接處,1999年到2000年間的流行樂壇格外有些轉變,不外來自世紀交接的各種情緒,也幾乎填滿生活空泛的黑洞。在發行Special album《花鳥風月》(1999)之後,Spitz選擇到美國為新專輯進行後製,不料唱片公司卻選擇在此時發行了精選輯《RECYCLE Greatest Hits of SPITZ》由於在發行Special album《花鳥風月》時Spitz曾表示:發行精選輯即表示樂團要解散。一時之間解散傳言滿天飛,雖然後來解釋為一場誤會,精選輯也沒有經過團員們點頭,但還是讓這張精選輯長賣了兩百萬張以上,成為Spitz出道以來最暢銷的作品。 《隼》算是Spitz選擇開始出走主流聆聽習慣的一張概念原創專輯,草野也表示,這張專輯的製作過程中將一些團員的情感置放於其中,特別是一些想法的衝突或是不愉快,通通抽換成了歌詞的背景或成了樂器的表現,而這些衝突的來源也正是樂團對於主流的吸收已經到達一定程度,思量著要做一些貼合市場的歌曲,還是要繼續突破做出一點新鮮陌生?於是Spitz找來了搖滾樂團Spiral Life的石田小吉與寺田康彦擔任製作人和混音工作,確實讓人感受到這張專輯中的Spitz,樂風上的變革正在隱隱發作。 順著木吉他快拍音流而下的〈今〉就輕盈的唱道:『君と歩く浅瀬/笑って/軽くなでるように/待ちこがれた「今」』 (和你一起漫步的淺灘/笑著/彷彿輕撫著我們一般/讓人等不及的現在)洋溢著自在的幸福情緒;披著龐克重裝上場的〈放浪カモメはどこまでも〉、〈いるは〉同樣盛裝打點,在兩個不同主題下,各自集中又密集的呈現搖滾節拍;接著拉下抒情簾幕,唱起慢版的〈さらばユニヴァース〉,看似要揮別偉大夢想(戒指),卻又直搗進一種無限黑暗的未知(宇宙);專輯中最顯柔情的〈甘い手〉歌詞則進一步研展出前曲未盡的枝微末節,草野那既迷幻又透明清澈的音色,意外連結戲劇般的甜蜜與苦澀,曲尾穿插法國電影《Ballad of a Soldier》的對白,更加深曲子的情感與質感。然後輕快地以〈Holiday〉一路加乘進〈8823〉Spitz慣有的一套搖滾曲式,直叫人服貼痛快。(實際上〈Holiday〉這首歌在暗喻喜歡一個人喜歡到在暗地裡跟蹤(另一種追尋),因此也被團員們稱之為「偷窺之歌」)概念專輯中必備的序曲形式,是能夠引導或切割出專

絢香『Sing to the Sky』

JUSTDA ★★★★ (2008.06.25発売) 17歲甫出道便被唱片公司視為秘密武器的絢香,首張專輯《First Message》不論是樂界、市場皆表現出色,第二張專輯自然也就備受注目。製作人西尾芳彥幾乎熟稔地掌握了絢香的聲音特質,並參與專輯每一首歌的作曲,絢香則同樣負責作詞的部分,讓每一首創作都有最適切的心情投射於其中,「Fly to the sky/張開雙臂/感受風吹」〈Sky〉這首創作完整地把一種對自由的渴望寄託於天空之中,以天空的高度互襯絢香的高音爆發力,堪稱這整張專輯最為精彩動人的地方。《Sing to the Sky》有著對歌唱的熱情以及對實力激發地宣示,絢香曾表示自己十分喜愛攝影的題材:天空天空可以是無盡的、孤獨的、可傾訴的、一路守護的形象,在〈Sky〉、〈why〉、〈君がいるから〉就是屬於這類的曲子。融合戀愛不思議感覺的〈魔法使いのしわざ〉則是意外唱出的爵士小品;再輕柔轉進聽者願意追隨的幸福力量〈手をつなごう〉後段的中版搖滾,精華地收放一氣呵成,也讓人見識到絢香驚人的實力演唱。以愛的真偽為主軸的創作〈愛も嘘も真実〉、〈Clap & Love〉準確拿捏黑人靈魂樂元素,亦是這張專輯令人驚艷的創作。  在首張專輯便打出扎實唱功招牌的絢香,在這張專輯中仍有相當高的演唱水準,作品概念連貫出對愛、生活感受與生命信仰的一體性,正如末曲與可苦可樂合作的〈WINDING ROAD〉唱著:「等待著的幾道微弱的光/即使還遙遠的看不見/一步步地/就只是那樣/相信著前行」更道悟出那個仰望天空的自己,從此能夠真切地唱出堅定人心的樂曲。 收錄曲: 1. POWER OF MUSIC  2. 愛を歌おう  3. SKY  4. Jewelry day  5. グンナイベイビー  6. For today  7. Why  8. ゴールドスター  9. 魔法使いのしわざ  10. 手をつなごう  11. 愛も嘘も真実  12. CLAP & LOVE  13. 君がいるから  14. おかえり  15. 今夜も星に抱かれて  16. WINDING ROAD

絢香『ayaka’s History 2006-2009』

JUSTDA ★★★★ (2009.09.23発売) 2009年四月,絢香帶來了一則以喜、一則以憂的消息,召開記者會宣布了自己與知名演員兼作家的水嶋斐呂已經結婚的消息,另一方面則因為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病情,而要暫別日本樂壇養病的消息。出道四年間發行了十張單曲、兩張專輯的絢香,終於在這樣的契機下推出精選輯:《ayaka's History 2006-2009》精選輯名稱選擇不用「ベスト」(Best)來命名,看得出未來絢香在歌唱事業上的保留與企圖。這張精選輯收錄了大家耳熟能詳的主打單曲,從出道單曲〈I believe〉、〈三日月〉到〈みんな空の下〉,亦收錄了兩首與可苦可樂合作的單曲〈WINDING ROAD〉跟〈あなたと〉、跟無限開關的鍵盤手常田真太郎合作的抒情曲〈恋焦がれて見た夢〉,以及找來龜田誠治編曲的〈君がいるから〉、〈ありがとう〉等27首作品。收歌範圍幾乎涵蓋了前兩張專輯的曲目,著實地紀錄了絢香出道數年的音樂表現。「你的笑容比任何人都要燦爛/連陰天都跟著放晴/因為跨越了無數次的高牆/什麼都不用怕/你並不是孤獨一人/在屬於我們的天空之下」〈みんな空の下〉這首單曲正是絢香在暫別歌壇之前所寫的作品,獻給所有曾經聽過絢香的音樂的人,或是因為受到絢香的音樂而感動/有所啟發的人,同在這片天空之下,能夠給我們力量的人並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從首張專輯《First Message》、《Sing to the Sky》到這張精選輯,應該已經有不少樂迷習慣了絢香十分具有說服力的歌聲,但也每每隨著新作品的出現而感到新鮮、震撼,這也不乏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所要訴諸的一種細緻的情感/信仰,並追求歌曲能夠傳達出的感染力與驅動力,這確實是在時下流行樂的風格混搭/技術性盛行之下難以辦到的,在絢香暫別前的MTV Unplugged ayaka演唱會上,光憑演唱就已經達到將近滿分的水準,更別說是襯著弦樂團的演奏,每一首歌都彷彿是歌者最赤裸的心情告白。即便絢香很快地在2011年底宣布開始音樂活動,自組音樂廠牌,並發行新作《The beginning》,但任誰也無法忘懷當初那個熱愛與天空為伍的女孩,抬頭仰望天空,隨著自己的情緒和故事用力地唱著。 收錄曲: 1. I believe  2. melody  3. Real voice  4. 三日月  5. WIND

絢香『First Message』

(2006.11.01発売) 出道時僅17歲,當媒體樂迷開始一窩蜂地討論起這位年輕的歌手,不僅外貌甜美可人還能唱能寫,雖然這種條件在樂壇已算是稀鬆平常,比才華又要比年輕,絢香顯然在大家的預期下出道了。確實,以搭配日劇《輪舞曲》播出的首張單曲〈I believe〉,順利拿下市場(公信榜第三,銷售達三十萬張以上),再檢視絢香的創作及演唱功力,也不禁讓人想到剛出道的柴崎幸跟YUI,甚至是大前輩美夢成真、後進的JUJU跟同門師妹Superfly也有近似的風格存在。但以宏亮的嗓子加上明確概念的曲子,絢香很快建立起她的辨識度,儘管出道至今七年只發了三張原創專輯,依舊擁有很高的人氣。 絢香說:「首張專輯《First Message》的核心便是將歌傳達到人們的內心。」而絢香的創作大致介於民謠與搖滾的派別之間,近似Carole King那種70年代的流派,細則小品、豪則大放地詮釋創作都顯得貼切適當,而不過於生疏或強求。一開場的〈Start to (Love)〉隨著明亮節拍,炫相對著自己唱17歲的夢想之歌,以及不遺實力揮發的〈Real Voice〉有著毫不掩飾的的青春自信;〈Sha la la〉帶點Blues的律動搖滾,可以感覺走出過去的果敢與真實;抒情曲〈Blue Days〉伴著充滿敘事場景的歌詞,讓聽者再度徘徊在回憶之中。專輯亦收錄了〈I believe〉這首散發著略帶哲學/聖詩般氣息的出道歌曲,引領著聽者的信仰,不管多遠的路都要走下去;相較之下,另一首〈三日月〉的傳唱度與記憶度都比較高一些,同樣抒情卻比較容易切入聽者的經驗裡頭。專輯亦不乏像〈Melody〉、〈君のパワーと大人のフリ〉、〈時を戻して〉等這種演唱與編曲皆十分融洽出色、飽和的曲子,用來相呼應〈永遠の物語〉這樣的輕柔美聲的綠道小徑,剛柔之間的表現交織成這張專輯最精采的圖樣,不用刻意的花腔炫技,也能感受到歌者所要傳達的力量與感動。 一手發掘絢香並且一同參與專輯創作的製作人西尾芳彥占有很重要的角色,在首張專輯中便負責了大半的作曲工作,完整地拼湊絢香的音樂性格,功不可沒。這張《First Message》為日本樂壇引介出絢香這位超實力的創作女歌手,在令人刮目相看、一面傾倒的佩服同時,她的歌聲將挾帶一股巨大的能量讓世俗面/精神面皆能獲得正向提振。

Suede『Suede』

(1993.3.29発売) 時間倒流回去那個Brit-rock(英倫搖滾)風靡一世的九零年代,當時的年輕人幾乎無一能倖免躲過Oasis、Blur、The Verve、Radiohead等團的搖滾風暴,其中亦包括了辨識度極高的Suede(麂皮合唱團)。成軍於1989年的Suede,由主唱Brett Anderson、吉他手Bernard Butler、貝斯手Mat Osman以及鼓手Simon Gilbert所組成。1992年正式以單曲〈The Drowners〉出道,可惜市場成績不算太理想,直到隔年推出了樂團第三張單曲〈Animal Nitrate〉入主英國金榜第7名的位置,在媒體與市場一片看好的情況下,順勢推出首張同名專輯《Suede》,並成功征服了當時的英國流行樂市場。 同名專輯《Suede》儘管是那樣的前衛、無需任何商業包裝,便能直擊每一位聽者的神經與思緒。專輯一開場便是〈So Young〉自如地在搖滾音響之間游離的真假音,瘋狂卻又格外理智的衝突,耳熟能詳的〈Animal Nitrate〉極端寫實地諷刺男女感情的不理智與錯誤想像;冷靜下來之後,才聽見〈She’s not dead〉帶著呢喃般的癡情,襯著空心吉他撥弦想念著不曾失去的戀人;擺脫前曲的失落感,〈Moving〉帶動大方的復古搖滾,嘗試聲道變化豐富的實驗;緩緩道來人生困境的〈Pantomime Horse〉像是在祈求什麼一般,Brett拉大張力的演唱方式,亦是此曲在技巧上超越旋律性的一首;現今一聽便成癮的出道名曲〈The Drowners〉,除了主唱的聲線獨樹一格之外,不拖泥帶水卻又保持一定濃稠度的酒精式搖滾,獲得媒體與樂界高度評價;緊接著抒情的〈Slipping Pills〉以簡單的敘事手法結合戲劇性的演唱;延續前曲的低調,〈Breakdown〉流溢出在遺憾之後的真情真意為時已晚,厚實又看似薄弱的編曲效果聽來也格外令人心碎動容;接著是92年樂團發行的第二張單曲〈Metal Mickey〉的咬字憤恨又縱容放肆;第三張單曲〈Animal Lover〉則有種毫不在意,也有一種刻意雕琢的表現技巧,有趣的是,不仔細看專輯的歌名,會錯以為Brett唱的是「I’ll never love her」;如果生命真有輪迴的話,隨著鋼琴聲拉下簾幕的終曲〈The Next Life〉,似乎更能體會生命的選擇與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