スキップしてメイン コンテンツに移動

投稿

2017の投稿を表示しています

hyukoh혁오『23』

JUSTDA ★★★★☆ (2017.04.24発売) 20歲其實是一個想像豐富、創作力也充沛的年紀,也是思緒準備好要衝撞/配合整個社會體制成長的時機,오혁的外表不是大家定義的型男,也沒有流行的包裝,一顆坊主頭是他最具辨識度的造型。青少年時期跟隨父母在中國東北生活,直到大學畢業後,為了逃離父母對做音樂的反對而回到韓國組了樂團「hyukoh」,오혁將高中幾乎全英文創作的作品集結,於2014年獨立發表的EP《20》在韓國弘大的地下音樂圈受到極大的迴響,隔年的《22》更空降韓國Gaon Chart第九名,備受各方肯定。 出道三年才發表的首張正規專輯《23》承繼了〈20〉的率直與〈22〉的魔幻。從〈BURNING YOUTH〉氣勢恢宏的開場,到〈TOKYO INN〉、〈가죽자켓〉俐落的鼓點,飽滿的貝斯音色,加上熱鬧不已的復古搖滾情懷,直至寫進親子關係的〈TOMBOY〉,為這首意象簡明的慢歌所設計的「燃燒者」也受邀到美術館展覽;描繪兒時對國族記憶的〈2002WORLDCUP〉;首支主打〈WANLI 万里〉全為中文歌詞,仿若置身新疆西藏的高原大地,也是整張專輯最巨大的張力;爾後的〈DIE ALONE〉與〈지정석〉則二分為「捨」與「得」的生命議題。2017年,這張《23》在CD產業逐漸敗退與偶像團體當家的韓國樂壇異軍突起,實體銷售超過一萬餘張,裡面沒有芭樂情歌與洗腦舞曲,論包裝製作,反倒是感受到hyukoh對家庭、社會、現象文化所投射十足的溫度,而這在當下流行音樂產業中難得一見的真心,或許有朝一日,將領軍新一代青年們結束舊世代的喧囂。

郭頂『飛行器的執行週期』

JUSTDA ★★★☆ (2016.11.29発売) 單憑對旋律的印象去找到一張唱片是一件難事,更何況是只聽過一遍的作品。最初在店頭第一次聽到〈水星記〉到唱片入手不過才短短一周,都多虧了金曲入圍名單,讓這張《飛行器的執行週期》浮出水面,完全不亞於《醜奴兒》 ( 草東沒有派對 ) 的引人注目。內地男歌手從孫楠開始接觸,然後許蘶、李健到李榮浩,各有質地不說,單刀直入的郭頂從第一首〈淒美地〉引領聽者無防備地踏入未從歷經過的河谷;混點靈魂樂的慢歌〈落地之前〉、;搖滾氣場展露稜角的〈把你的外套留在深巷〉;讓人聯想到 Damien Rice 的〈想著你〉是溫暖人心的情歌小品─「想著有一天我們/終究會面對分離/想著有一天我們/會在老地方相遇」;用來描繪人心之間猶如行星般引力的〈水星記〉,能直達這艘飛行器最細微的神經末端。抒情作品〈保留〉是這張《飛行器的執行週期》最赤裸的刻痕,在所有記憶不復存在的往後,依舊能被重溫的情感;〈每個眼神都隻身荒野〉、〈有什麼奇怪〉是種 拋 開、 試驗,到準備返航的〈下次再進站〉為旅行劃下完美句號,郭頂從詞曲到編曲都不假他人之手完成的這張《飛行器的執行週期》,收斂狂放兼具,加上極具辨識度的口氣、編排敘事流暢的概念包裝,出道十年的這趟旅程,算是參透了這星石的世俗,黯淡卻也絢麗地教人折服。

中島美嘉『VOICE』

(2008.11.26発売) 2001 年出道, 2003 年的第十張單曲〈雪の華〉 ( 雪花 ) 是大家對中島美嘉印象最深刻的一首曲子,用日劇主題曲來邂逅對一位歌手的喜愛,中島美嘉八成是最經典的例子。 2005 年翻拍自人氣漫畫《 NANA 》的同名電影主演與 Hyde 合作主題歌〈 GLAMOROUS SKY 〉更是掀起前所未有的話題性。 2007 年的第 21 張單曲〈見えない星〉 ( 看不見的星星 ) 搭上了篠原涼子所主演的日劇《ハケンの品格》 ( 派遣女王 ) ,中島美嘉的歌聲有種款款深情之中的孤獨。單曲 B 面亦收錄了重新翻唱尾崎豐的經典情歌〈 I Love You 〉。事隔一年,中島美嘉的〈 ORION 〉搭配日劇《流星の絆》作為主題歌,再度擄獲歌迷的芳心,然而也因為這張單曲決心入手中島美嘉的第五張原創專輯《 VOICE 》 ( 美聲嘉音 ) ,要一探更完整的中島美嘉,從輕跳華麗的〈 LIFE 〉、〈 SAKURA 〜花霞〜 (DAISHI DANCE) 〉開始便讓人覺得這是一張很有企圖心的作品;然後是吉他小情歌〈 MY GENTLEMAN 〉、與森三中合組 MICA 3 CHU 的熱鬧龐克〈 I DON'T KNOW 〉百變風格教人折服。 這張專輯也是至今所有中島美嘉的專輯作品中個人評價最高的一張。 其後,中島美嘉再度讓我陶醉而入手的抒情單曲〈 ALWAYS 〉,則是一本我很喜愛的小說:《サヨナライツカ》 ( 再見,總有一天 ) ,日本作家辻仁成的作品被翻拍成同名電影的主題曲。 獨樹一格的演唱方式,加上許多戲劇情節作為陪襯,於是在聽中島美嘉時便很容易被感染,不由自主附和的哀傷,是聽者的自作多情,一種另類美學也說不定。

10CM 십센치『4.0』

JUSTDA ★★★★ (2017.09.01発売) 「십센치」是韓文10公分的意思,近幾年在韓國相當受到注目的二重唱,因為主唱권정열跟吉他手윤철종兩人身高相差10公分,因此取名為「10cm」。不論是〈아메리카노〉還是〈Fine Thank You And You〉 讓他們真正聲名大噪,自2008出道以來,能說服聽眾耳朵的是10cm能填補城市人群趨於冷漠空虛的日常,就像作家東野圭吾在《解憂雜貨店》裡寫道:他們都是內心破了洞,重要的東西正從洞口逐漸流失。而10cm正是那一位裁縫師,縫補了我們從未察覺到的,那些自以為無所謂的人事物。《4.0》是吉他手退團,由主唱권정열獨撐大局的一張作品,開場〈everything〉的一段清唱,帶點苦澀,卻也不全然是後悔或懷念,而是反映當下孤獨的處境;〈별자리〉、〈폰서트〉、〈Hotel Room〉逐漸放開心胸,甚至是自得其樂的心情;風格清新的〈pet〉跟〈Island〉幾乎會讓人覺得輕鬆自在許多;但即便如此,〈HELP〉這首扣人心弦的主打,依舊是整張專輯的焦點─「help/somebody help/somebody help me please/tonight」在夜深人靜的夜裡,或多或少心裡都會有無助的時刻,권정열的聲音像是把刀,插入黑不見底的夜幕,劃出清晨的第一道曙光,唯有改變信念/觀點才能繼續踏步向前,轉眼〈일시정지〉又回到寧靜的小房間裡,如同封面這個拆解的盒子,4cm的作品至此經歷了一個自我拆解的階段,簡單誠實,聽者也在聽過這張專輯之後,無人能訴說的苦可以獲得一些指引,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一扇窗口。

Aimer『daydream』

JUSTDA ★★★★ (2016.09.21発売) 對於大部分的日本動漫迷而言,Aimer不會是太陌生的名字,曾獻聲《未來都市No.6》、《BLEACH死神》、《夏雪之約》、《機動戰士》、《東京殘響》、《夏目友人帳》等動畫主題/片尾曲,但自從出道後的宣傳活動、個人演唱會上幾乎「不完全露面」,只能從中隱隱約約看到面貌的Aimer,終於在去年宣傳這張《daydream》上Music Station節目演唱時首度完全公開露面,其實Aimer並沒有我們預期的「歌手」的樣子,倒像是從街頭突然被拉進攝影棚的害羞路人,但她略帶感性的嗓音與拿捏自如的轉換,根本超乎我們就外表所判斷的預期,就像海平面下的冰山。 15歲時,因為過度使用聲帶而選擇沉默療法,意外讓Aimer擁有了現在的歌喉,一種被評定為「振幅與周波數的波長相同」的少見聲線。單就《daydream》的製作陣容來看,根本是近年來在日本唱片界難以被忽視的一張作品:Taka(ONE OK ROCK)、chelly(EGOIST)、内澤崇仁(androp)、野田洋次郎(RADWIMPS)、無限開關、TK(凜冽時雨)、阿部真央、玉井健二以及動漫迷熟悉的作曲家澤野弘之 ... 也填詞作曲親自操刀了一張很夢幻也很有力量的單曲—〈ninelie〉。即便也是在ONE OK ROCK籌備新專輯的期間,Taka亦不藏私割愛五首曲子在這張專輯裡,從帶有搖滾火藥味的單曲〈insane dream〉到扣人心弦的抒情曲〈Stars in the rain〉都是很ONEOKROCK風格的歌曲;與野田洋次郎合作的話題單曲〈蝶々結び〉(蝴蝶結),溫柔如詩篇的想像畫面亦引起很高的討論度。 Aimer的作品從《Sleepless Nights》(2012)、《Midnight Sun》(2014)、《DAWN》(2015)一路到這張《daydream》,從虛幻包裹著真實,再輪迴到真實世界中各式各樣虛幻美麗的夢,夢裡的冷靜狂熱、自在束縛都可以是做自己的方式。《daydream》正以一種無傷大雅的視野,療育了日復一日被忙碌、規律著的我們的心。

蘇打綠Sodagreen『冬 未了』

JUSTDA ★★★★☆ (2015.11.05発売) 「跳動的世界裡找你的頻率/靜止也不休息/抓住你的呼吸/我/再多說一句/猜你的回應」 ─ 〈頻率〉這首鮮明精緻的專輯主打或多或少打破了大眾對於本土搖滾風格的界定,遑論後來傳遍大街小巷的〈小情歌〉或扣人心弦的〈無眠〉等,主唱青峰把城市人間寫進歌裡,回過神來突然發現生活中的一幕幕景象,都能有他們的作品相互映照。從 2009 年簽約環球唱片開始,樂團進行長達近六年的「四季狂想」計畫,從台東開始、倫敦到北京。在前作《秋:故事》 (2013) 發行屆滿兩周年後的幾天,蘇打綠公開了一部〈 Winter Daily 1 〉的影片,與德國交響樂團的合作成了這張專輯,或更準確的說是為四季狂想計畫最終章的揭幕所準備的「典禮」,從與 GermanPops Orchestra 的跨國合作已不難想像這張作品的格局和意象之巨大,亦延續了四季狂想主題下流行搖滾所能展演的不同 面向與氣質。   開場青峰筆下的〈痛快的哀驗〉與〈對殺人狂的指控〉的緊湊情緒一路到小威作曲的〈地平線〉和〈 everyone 〉中對人寬容;〈博物館〉營造對比的電子空間感;用〈牆外的風景〉刻劃各種議題的表徵;直到引用希臘典故的〈未了〉標注出整張專輯的精神所在,對作品的堅持,終於讓他們在 2015 年以出道單曲「空氣中的視聽與幻覺」為名的十周年巡迴演唱會,以及 2016 年破天荒將整個 GermanPops Orchestra 拉進台北小巨蛋的「故事未了」演唱會上,用自己的步調進化到這個階段,成熟而典雅,越來越不簡單的簡單。用可以朦朧、可以分明的黑白灰色調來呈現這張專輯的隆重,在經歷了感性的《秋:故事》後,《冬 未了》少了些俏皮、熱情和傷懷,反而帶點戲謔的成分,用來折疊一直以來我們所習慣的蘇打綠的模樣,即便在樂團休團的此時此刻,聽了一段時間後重新攤開,仍舊能聽見蘇打綠藏在裏頭的摺痕,明白那都是我們一直沒察覺到的時光洗鍊與生命的經驗。  

宇多田ヒカル『Fantome』

JUSTDA ★★★★ (2016.09.28発売) 上個世紀到這個世紀交接的震盪,讓我們看到了九零年代流行樂壇風華的最後一幕,但也出現了至今仍舊獨樹一格,魅力無人擋的歌手—宇多田光。她的成功大概會是日本樂壇這個世紀的奇蹟,就連九零年代叱吒日本流行樂壇的音樂人—小室哲哉,都不禁公開在電視採訪中表示「敗北感」。1999年,宇多田光的出現正引領日本樂壇走向全新/未知的境界,誰也沒能預料到的是,以新人姿態發行的首張專輯《First Love》不僅在日本國內開出紅盤,累積將近千萬的銷售成績,讓首張專輯成為全亞洲銷售得最好的一張專輯,一個21歲的女生,這個年紀的女生應該還在念書、比較生活化妝穿著的時候,她早已經在日本流行樂史上寫下至今仍無人能匹敵的紀錄,只是,她也錯失了一個平凡日本少女的日常經歷。 發行了五張日文專輯、兩張英文專輯,2010年年底毅然決然的在橫濱體育館舉行《WILD LIFE》兩場暫別樂壇的演唱會後,回歸〝平凡人〞身分的宇多田光,歷經喪母、再婚、育子的人生新階段,終將這些生命經驗結晶成這張《Fantôme》的精神主軸,這一段路,宇多田花了六年才走完。專輯開場的〈道〉:「私の心の中にあなたがいる ... /いつ如何なる時も/一人で歩いたつもりの道でも/始まりはあなただった」—意謂著無論在何時何地,我們並不孤獨,因為我們心中有人,也因人而有了新的開始。或許是因為重新在經歷戀愛與婚姻後的感受,〈俺の彼女〉就是首描述戀愛角色扮演與真實自我之間的角力關係的作品;而與小袋成彬合作的〈ともだち〉是一首在暗戀狀態裡表情相當細膩的自問自答作品。作為電視劇主題歌、也是獻給已經過世的母親的創作—〈花束を君に〉與〈真夏の通り雨〉同時做為數位先發單曲,為悲痛中步出兩種不同姿態,一方面充滿祝福與希望、另一方面又是冷靜沉思的孿生之作。直到與同門歌手椎名林檎正式攜手合作便擦出火花成為專輯亮點之一的主打〈二時間だけのバカンス〉,教會了我們從日常生活的忙碌工作中把握短暫脫逃的小確幸。 《Fantôme》在法文裡是虛幻、飄渺的意思,當一位歌手的生命經驗生成歌曲的靈魂,在最後的〈桜流し〉中亦唱道:「開いたばかりの花が散るのを/見ていた木立の遣る瀬無きかな/どんなに怖くたって目を逸らさないよ/全ての終わりに愛があるなら」—花開花謝的過程是生命旅途中的一段體悟,讓末尾四句詞意貫

EXO『EXODUS』

JUSTDA ★★★ (2015.03.30発売) 在廣納流行音樂的同時,包裝設計通常是在音樂印象之後的 第二波衝擊,進而對唱片物產生蒐藏動機與價值。當經紀公 司將「EXO」三個英文字幕組合成一個六角形符號,亦似 透視的正方體,這是很有趣也很有延展性的「信仰圖騰」, 12人的男子組合除了另拆兩個子團發行作品之外,這張《 EXODUS》延續首張正規專輯《XOXO》百萬銷售氣 勢,新專輯封面與寫真都完全拆出12個版本(박찬열,C HANYEOL,朴燦烈,虛構超能力為“火”,此為韓文 版本),先撇除唱片公司的商業計算與私人不足的韓文造詣 不談,就單純以旋律跟樂曲編制上的表現來說,起初不那麼 容易入耳,但在幾次之後便能良好吸收,歌曲穿插的Rap 跟R&B其實亂中有序,幾段副歌脈動也相當有說服力,重 唱組合就是在演唱多元表達略勝個人歌手一籌,幸運地,E XO才出道就贏了一票同公司的師兄姊,甚至許多一線的音 樂人們。 韓樂在成功取經西方流行音樂轉換成本身的魅力之後,雖然 很難說什麼時候會失靈,但至少期待這般泡沫如幻的韓國流 行音樂能夠從中找到能夠持久、獨特的在地音樂,就像巔峰 時期的EXO能夠不斷被再造翻新,背地裡也絕不能遺棄的 文化初衷和執著。

Damien Rice『0』

JUSTDA ★★★★ (2002.02.01発売) 像是突發奇想在下個街口轉進一家咖啡店,或是傍晚剛開門營業的小酒吧,那裏頭的時間效力緩慢,流淌著的旋律又彷若使人踏進時光隧道,生命的回顧、當下與不敢多想的明天未來。裡面有一股熟悉的氣味,讓人傾聽別人的內心話時候像自己也在傾吐一些什麼,他說這張唱片是他呼吸的空氣,有他眼裡揮之不去的景色, Damien Rice 與一把吉他,原以為已經是太過純粹的佈置,到頭來只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成熟一點的裝飾而已,直到他把 CD 塞進我的後背包,相互擁抱道了晚安,自此或許我們都開始呼吸同樣的空氣,眼裡也能景色一致。 〈 The Blower's Daughter 〉這首原本作為電影《 Closer 》 ( 中譯為《偷情》 ) 主題曲是這張唱片裡曝光度最高的作品, Damien 不斷唱著「 I 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 」的副歌,那種情緒積壓膨脹的感受過於真實,以至於接著兩首趨於收斂的〈 Cannonball 〉跟〈 Older Chests 〉都能好好收拾前面的煎熬內心;知道生活的一成不變,所以在〈 Amie 〉裡給予陪伴跟鼓勵;與〈 The Blower's Daughter 〉互為孿生關係的創作〈 Cold Water 〉則是引自聖經中的耶穌與彼得的故事,愛情的路途再怎麼艱辛,也不該迷失自己的信念。在這張專輯裡穿針引線的女聲: Lisa Hannigan ,她的優雅細膩對比 Damien 的世俗愚昧,時而觸手可及,又遠在彼端的藕斷絲連,但只要聽過一遍、他就毫不客氣地搬進心裡住了。二十歲就聽過《 0 》總覺鋪陳乏味,如今同一張唱片,卻能作為心靈的養分,滋潤著我私房年華的沙漠。看著杯底的咖啡,最後那一口竟也不再感到苦澀。

近藤晃央『ゆえん』

JUSTDA ★★★ (2013.06.26発売) 創作音樂這回事,除了音樂本身需要有一定的流暢度跟記憶度之外,歌詞內容則是決定歌曲的故事與走向,基本上並沒有限定形式,在不同的人聽來,同一首歌也會有很多種詮釋。流行音樂之所以稱之為「流行」,顧名思義就是具備「傳播」、「表現」的狀態,一首值得被討論的歌曲就必須引人入勝,或是往往反映出當代社會的某種觀點,讓人感同身受。近幾年的日本樂壇相當受到注目的唱作新人、與平井堅、生物股長師出同門的近藤晃央,便把時下的日常生活刻畫在歌裡—「見たものを見えないふりをして/窮屈なのに「隙間がまぁ広い」」〈エーアイ〉,像是痛斥、憤恨地道出逐漸喪失生活實感的人類,又跟他們親手打造的機器人有什麼兩樣。特別回到愛知縣的母校與學弟妹們合作〈100年後〉這首歌的合唱部分,賦予這首歌更豐富的層次,歌詞描寫對於「未來」會感到不安、迷茫,也因此我們祈願、用正向的思考去規劃,未來其實不遠,就是從此地此刻一點一滴開始的。 〈フルール〉(法語:花)是花朵,亦是人相遇碰撞的火花,有多美麗就有多美麗,卻也在花期結束後散落一地;在〈テテ〉、〈つづる〉裡有不服輸的片段,相互扶持的毅力與義氣;邀請到龜田 ... 誠治合作的〈らへん〉則是一首「言詞以上,情意未滿」的作品,適切地反省了日常的真實究竟在哪一個位置,在感情的世界裡,順應人心相伴相隨的規則;從遊走信任與背叛之間的猜疑,然後捫心自問的〈反射光〉,直到跌跌撞撞、在尋覓生活目標的〈しるべ〉和態度口氣分明、力道浮上檯面的〈エーアイ〉全都呵成一氣,而這些曲序間的默契跟近藤在這張唱片裡所要傳達的主題一目了然,《ゆえん》,讀作封面的英文:YOU &,或許是恰巧,這些作品都與正在聽歌的「你」隱約之中有了緣分,你的喜怒哀樂彷彿都開始跟這些歌起了關聯。 近藤晃央的首張原創專輯《ゆえん》稱不上是張在市場上取得成功的專輯,在台灣也沒有發行,但其後在單曲〈あい〉(2013)、〈心情呼吸〉(2014)被選為TBS的日劇主題歌在電視放送後,就連作為主演的小泉孝太郎都主動表態欣賞,甚至近藤都在劇中客串了駐唱歌手一角,歌裡的戲劇張力、包容心跟表情之足,皆由此可見一番。

S.H.E『花又開好了』

(2012.11.19発売) 曾經以一曲〈花都開好了〉作為S.H.E首張電視劇《薔薇之戀》的主題曲,雖說S.H.E當時已經短短在出道不到三年間,已經推出了《女生宿舍》(2001)、《青春株式會社》(2002)、《美麗新世界》(2002)等三張專輯,並拿下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的殊榮,備受全亞洲的媒體與樂迷關注、愛戴,但誰也沒想到這樣的概念後來能夠被重溫。 其後以平均一年一張唱片的速度發行了《Super Star》(2003)、《奇幻旅程》(2004)、《Encore》(2004)、《不想長大》(2005)等專輯,皆在概念、曲式上有階段式的進展和突破。第四張專輯《Super Star》(2003)即是結合舞曲與搖滾於一身的作品,即便這樣的嘗試是立基於前一張專輯《美麗新世界》有很好的形象融合。讓音樂上「S.H.E+Eurodance」的成功包裝得以沿用至今。由流行的聆聽感官不斷去微調整異國曲風之外,亦保留慣有的主打形式,出道超過十年,S.H.E一直以來都能維持、表現音樂的全新能量,不外乎唱片公司的傾心投注灌溉,與Hebe、Selina和Ella三人間的默契真情。2010年後,對S.H.E而言是一個轉折,Hebe發行個人作品《To Hebe》,叫好又叫座;年末Selina因為拍戲意外灼傷,卻也讓S.H.E和樂迷更懂得惜福,透過音樂凝聚更溫暖強大的向心力。不論是後期玩心大發的《Play》(2007)、《我的電台FM S.H.E》(2008)或是邀來五月天阿信打造搖滾戰袍的《SHERO》(2010),都是不斷展示著S.H.E在音樂上的韌度和企圖,用合聲/合唱來主導/發掘流行動脈,期待超過兩年半的《花又開好了》有別於以往的表達方式,換S.H.E要說自己的故事。 製作陣容找來炙手可熱的五月天阿信、蘇打綠青峰、西樓、藍小邪、姚若龍、陳小霞等,詞曲幾乎是品質保證,唯得這次S.H.E首次三人聯手寫了〈不說再見〉:「擁抱那麼真切 眼神不曾改變 原來我們對彼此一樣想念」副歌的簡單幾個字,卻也能表現S.H.E三人彼此、與歌迷之間十幾年來濃厚的相知相惜之情;專輯選擇在冬天發行,於是更貼合了〈心還是熱的〉這首民謠風的抒情主打,淡淡回首來時路的同時,也延展出這張作品對於S.H.E的音樂所重生的意旨,從專輯一開始的〈迫不及待〉為重生的期待注入不少力度,與出自

Mr.Children『REFLECTION{Drip}』

JUSTDA ★★★★☆ (2015.06.04発売) 因為〈旅立たちの唄〉這張單曲才開始真正注意到Mr.Children,於是上網訂了《I ♡ U》(2005)這張唱片,不久後《Supermarket Fantasy》(2008)的發行,就這樣,Mr.Children深深擄獲人心的旋律,極富洞察力的歌詞,讓我總捨不得按停的CD隨身聽、捨不得放下的歌詞本,雖然還是個大學生,也想像著自己三、四十歲的時候可以像櫻井那樣,真誠自然、理性又感性。1988年成軍,1992年正式以專輯《Everything》出道,擁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Tomorrow never knows〉、〈シーソーゲーム 〜勇敢な恋の歌〜〉、〈口笛〉、〈くるみ〉、作為戲劇主題曲的〈Sign〉、〈HANABI〉、〈祈り 〜涙の軌道〉…等,作為後進生,花一段時間做功課聽歌是免不了的,14張專輯,全都認真聽完把感想寫下的過程中(也穿插寫一些其他專輯的評論),Mr.Children陸續又發行了《SENSE》(2010),等到發表文章跟上專輯發行的進度已經是2013年1月寫完《〔(an imitation) blood orange〕》(2012)這張專輯的事了。 《Reflection》其實有兩個收錄版本,一個是普通發行盤的{Drip}以及附有USB專輯的初回限定23曲目{Naked}版本,定價將近一萬日幣,是流行樂壇屹今難得一見的奢華之作。整理行李時,小心翼翼把《REFLECTION》專輯的歌詞本放進泡泡套,把專輯轉檔到手機裡面。在飛往日本的飛機上、一早進了開往新宿的地鐵車廂裡,耳機裡不斷重複這張唱片,不僅只用來記錄旅行的感受,更多的是Mr.Children這些年來在我腦海中構築的國度,終於在我觸手可及的範圍、能在那裏頭度過人生的片段,置身其中或許更能體會Mr.Children的音樂發想,源自於這樣的生活態度、性格的人群,並且被大眾認同和喜愛。專輯一開場便用一種奮力一搏的精神唱著〈未完〉、〈FIGHT CLUB〉;描寫時光不斷流逝也依舊有一顆赤子之心的〈斜陽〉;接著用〈Melody〉點綴一顆熱愛音樂的心,用〈蜘蛛の糸〉串聯人與人之間的思念之情;再一次展現Mr.Children世界觀的〈Starting Over〉—「何かが終わり/また何かが始まるんだ」(當結束了什麼,也就再度

MAYDAY五月天『History of Tomorrow』

JUSTDA ★★★ (2016.07.21発売) 「有你/我才未孤單/有你的陪伴/我才有靠山/你若不爽/我是你的垃圾車/每天/聽你的心聲」—〈垃圾車〉幾乎已經是五月天作品裡最家喻戶曉的流行歌,在滾石唱片的時代,我們聽見了一群少年最天真純粹、橫衝直撞的模樣,而作品旋律彼此都具有極高的辨識度與情緒。2004年,五月天在滾石的最後一張原創專輯《神的孩子都在跳舞》發行,當時一張約三百元出頭的唱片對一個高中生而言並不算便宜的東西,但幾個好朋友知道我喜歡聽五月天,還是夠義氣的湊了湊他們的零用錢或早餐錢,在專輯發行後不到一個月,我收到了專輯跟海報。後來過了好久,只要想到這份「投我所好」的生日禮物,都會覺得不可思議,那個把國台語歌不分快歌慢歌唱得直白,阿信一頭台到不行的金髮和垮褲,那認真地喜歡著五月天的日子,儘管濃烈不再,仍佔有一隅。 眨眼間,隨著《自傳》的面市,我們跟五月天的故事已經積累的更長、更多了,當中少不了人與人相遇的運氣,一首〈如果我們不曾相遇〉短短三分多鐘便做了主題十分明瞭的開場;接著從〈成名在望〉裡甫出茅蘆的磨練與等待、寫成長感觸的小品〈好好(想把你寫成一首歌)〉、友情相挺義不容辭的〈兄弟〉、拚事業之 ... 餘身體也要顧的〈人生無限公司〉、〈後來的我們〉從喜歡一個人到學會釋懷祝福、〈頑固〉給一路走來堅持不放棄的自己、以大世界的動盪喚回本性的〈派對動物〉、到了〈最好的一天〉教我們拋開生活百感交集,珍視每個當下的幸運跟美好。在專輯的下半段則偷渡了未來的時光—〈少年的奇幻漂流〉、〈終於結束的起點〉、〈任意門〉、〈轉眼〉,唱出當我們面對未知世界的不確定、聚散循環、回憶的時光長廊、以及雖然是滄海一粟,卻也顯得豐富圓滿的生命體悟。 走過滾石,到相信音樂的品牌,從《為愛而生》(2006)開始、《後青春期的詩》(2008)、到《第二人生》(2012),不難發現五月天變得細緻許多,在音樂製作上也好、主打概念也罷,貼合時下社會人需要被解放、療癒的一塊。主唱阿信的文筆依舊,嗓子也多了份歷練的質地,甚至將十年前阿信與1976吉他手大麻、自然捲貝斯手奇哥、濁水溪公社鼓手羅伯聯手為國片《盛夏光年》製作的同名單曲〈盛夏光年〉重新演繹,除了編曲兼具層次與厚度之外,也讓人著實對五月天—青春這區段的強烈連結深感佩服,更不用說是再重唱橫越十六年的名曲〈溫柔〉,從親情、友情、愛情等不同

Sarah McLachlan『afterglow』

JUSTDA ★★★ (2003.11.04発売) 對Mel C的〈Northern Star〉(1999)還記憶猶新,縱使這張單曲是還很 小的時候在電台裡聽到,後來錄了一小段在錄音帶裡反覆地 聽,聽著聽著就好像置身於北歐的大片雪地上,或像待在夜 裡穿梭的火車包廂裡。爾後接續聽了Dido〈Thank You〉、Lene Marlin〈Sitting Down Here〉那種能夠延伸出對於自由、旅行想像的流行曲調 。其中最資深的創作女歌手Sarah McLachlan最深得我心,然而這一切都得從〈Fa llen〉這張單曲開始。收錄〈Fallen〉一曲的專 輯《Afterglow》自然成為首要狩獵目標。令人訝 異的是,在主打歌〈World on Fire〉、〈Stupid〉之外的〈Train Wreck〉、〈Push〉等絲毫不搶眼,反倒是有名曲 〈Angel〉味道的〈Answer〉已不值得那麼雋永 回味,而大多以溫柔的口吻和視角下的創作,看似欲與名利 雙收的上一張專輯《Surfacing》切割卻藕斷絲連 ,連帶出Sarah McLachlan唱在歌裡的愛與感嘆,其實早就超乎我 們的想像。 當代流行音樂擁有更多挑戰視覺的包裝、驚豔不已的聽覺刺 激,那些未知的變換後走向沉澱,說不定早在這張《Aft erglow》透析了諭旨—那榮耀的歸處,生命的喜樂, 以及心靈的安寧。